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年09期

2022-12-08 10:42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后组肾盏,后组肾盏形态学分3种类型,以经典分支型占比最高,且以3个后组肾小盏占比最高。

1. 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肾上腺1例报告 

作者:张明; 汪鑫; 贾江华; 孟庆松; 张世豪; 瞿长宝; 杨书文; 王东彬

IgG4相关性疾病发病率低,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肿瘤。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因体检发现左肾上腺占位5个月入院,腹部CT检查示左肾上腺区肿物,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符合IgG4相关性疾病。术后查血清IgG4异常升高。术后随访2个月血清IgG4恢复正常,无特殊不适。

2.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作者:廖利民

3. 男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641-645页

作者: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

男性尿失禁是由尿道括约肌和/或膀胱功能障碍导致的尿液由尿道不随意漏出,通常分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男性SUI的常见病因有前列腺手术或放疗、外伤、神经病变或先天发育异常。发生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RP)和各种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后的尿失禁,统称为前列腺术后尿失禁(post prostatectomy incontinence, PPI)。PPI的发生率报道不一致,术后近期为30%~40% [1],经过保守治疗1年后仍有2%~5%的患者存在尿失禁 [2]。RP术后尿失禁多为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 [3],RP术后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放疗可引起后尿道瘢痕及纤维化(冰冻尿道),造成尿道闭合功能不全及膀胱出口梗阻,出现既有排尿困难又有尿失禁的特殊状况 [2,4]。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后出现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膀胱功能障碍,如膀胱过度活动、膀胱出口梗阻及膀胱活动低下等 [5]。一些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骨盆骨折尿道外伤、先天发育异常等患者中也存在括约肌功能不全所致的SUI [6,7,8]。因此,男性尿失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导致SUI的诊断与治疗存在诸多困难;且随着国内RP的广泛开展,男性SUI呈现上升趋势,但国内泌尿外科医生对此病的了解尚不够深入,导致有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制订本专家共识,以规范男性SUI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诊治水平。

4. 改良倒"文"字形男性尿道球部悬吊术

作者:黄海

5. Solyx单切口吊带术 

作者:谢克基

6. 上尿路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鑫; 廖利民

近年来,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上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学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手段。

7.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盆腔脏器脱垂骶骨固定术

作者:张耀光

8. 单中心592例儿童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作者:刘李; 彭柳成; 李创业; 赵夭望; 童方运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行结石成分分析的592例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30例,女162例;中位年龄4.0(0.3~18.0)岁。592例中,457例为上尿路结石(其中424例为单侧,33例为双侧),124例为下尿路结石,11例为上尿路合并下尿路结石。泌尿系结石标本获得方式为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开放手术或患儿自行排出。对于多发结石患儿,取不同位置结石进行分析。共获取643例次结石样本,其中结石位于肾313例次,输尿管194例次,膀胱89例次,经尿道自行排出47例次。分析结石成分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差异。结果:592例(共643例次)中,单一成分结石419例次(65.2%),混合成分结石224例次(34.8%)。主要结石成分为草酸钙361例次(56.1%)、尿酸氢铵130例次(20.0%)、胱氨酸56例次(8.7%)、磷酸钙33例次(5.1%)、尿酸类33例次(5.1%)、磷酸铵镁25例次(3.9%)和黄嘌呤5例次(0.8%)。女性较男性草酸钙结石的比例高[65.6%(118/180)与52.5%(243/463), P<0.05]。

女性上尿路结石占比高于男性[93.4%(168/180)与73.2%(339/463), P<0.05]。不同年龄组中草酸钙、尿酸氢铵、胱氨酸、磷酸铵镁结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草酸钙结石在6~10岁占比最高(35.6%),尿酸氢铵和胱氨酸结石在1~2岁占比最高(分别为45.4%和42.9%),磷酸铵镁结石在3~5岁、6~10岁及11~18岁的占比均为24%。结论:儿童泌尿系结石主要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其次是尿酸氢铵和胱氨酸。年龄和性别与结石成分的分布相关,草酸钙结石常见于女性及6~10岁儿童,尿酸氢铵和胱氨酸结石常见于1~2岁儿童,磷酸铵镁结石在3~5岁、6~10岁及11~18岁儿童中均较常见。‍

9. 加快推动我国下尿路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疗规范化发展 646-647页

作者:黄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与加剧,在患者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推动下,下尿路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治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迫在眉睫。我们要科学规划,大胆突破,引入疾病全程管理、多学科综合诊治等理念,加强下尿路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与科学研究,加快推动基层医疗同质化发展,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助力我国尿控事业蓬勃发展。‍

10. 后组肾盏的分型及临床价值 

作者:戚宇诚; 熊庄; 林方优; 韩尚廷; 刘聪; 夏煜琦; 余伟民; 饶婷; 宁金卓; 程帆

目的:探讨后组肾盏的分型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0例,女320例;年龄(52.4±11.9)岁。患者两侧均有肾,501例集合系统正常,139例有轻度积水。对患者的CTU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脊柱为标记在立体空间旋转集合系统图像,模拟俯卧体位。采取两人阅片方式,观察俯卧位肾盏的影像学形态,统计左、右侧各640个肾后组肾盏的分型。依据肾盏形态及其对手术通道建立的影响,将后组肾盏分为3个类型。壶腹型:肾盂形如壶腹,肾盂直接与杯口状肾小盏相连,没有明显的肾大盏。经典分支型:≥2个肾大盏呈分支状汇集形成肾盂。细长分支型:肾大盏呈分支状,至少有1个肾大盏轴线长度≥0.9 cm且盏颈宽度≤0.3 cm。依据后组肾小盏从属肾大盏的关系,又将经典分支型分为a、b、c 3种类型,包括7个亚型。

仅来源1组肾大盏为a型,同时来源于2组肾大盏为b型,同时来源于上、中、下3组肾大盏为c型。a型包含3种亚型,仅来源于上组肾大盏为a1型,仅来源于中组肾大盏为a2型,仅来源于下组肾大盏为a3型。b型也分为3种亚型,同时来源于上、中组肾大盏为b1型,同时来源于中、下组肾大盏为b2型,同时来源于上、下组肾大盏为b3型。c型无相应亚类。结果:本组640例(共1 280个肾)均有后组肾盏。后组肾盏的形态学分型中壶腹型占8.83%(113/1 280),其中2个肾小盏占比最高(5.63%,72/1 280);经典分支型占71.25%(912/1 280),其中3个肾小盏占比最高(31.17%,399/1 280);细长分支型占19.92%(255/1 280),其中3个肾小盏占比最高(9.92%,127/1 280)。经典分支型的解剖学分型中a型占20.50%(187/912),b型占66.45%(606/912),c型占13.05%(119/912)。a1、a2、a3型的比例分别为4.06%(37/912)、6.14%(56/912)、10.31%(94/912)。b1、b2、b3型的比例分别为2.03%(21/912)、7.46%(68/912)、56.69%(517/912)。结论:后组肾盏结构复杂,变异极大。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后组肾盏,后组肾盏形态学分3种类型,以经典分支型占比最高,且以3个后组肾小盏占比最高。经典分支型解剖学分型以b3型占比最高。后组肾盏分型可为PCNL从后组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泌尿系结石,肾小盏,前列腺,外科,尿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