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胸部CT扫出58个磨玻璃结节以后……
日常工作中,除了完成临床工作以及科研任务之外,完成广大病友的问诊也是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网络问诊中,被问的最多的,就是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定性和临床决策。
得益于多年的临床工作以及经验总结,我对自己还算是比较有信心的。
甚至有一些病例,我仅凭CT表现就预测出了病灶的性质乃至生长亚型。
但是,下面这个病友,却让我感觉到很乏力。
病例分享
这是一个中年女性,平素没有胸闷咳嗽症状。
在2022.4和2022.9两次CT体检中,都发现了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
于是,带着疑问找到我,请教后续处理办法。
我当时浏览了一下电子片,倒吸了一口凉气。
因为我在这个CT上,找到了58枚肺结节,而且基本都是磨玻璃。
个人思考
这个病例,让我emo了。
因为比较两次的随访CT影像后,我发现这58枚肺结节,有相当一部分在近半年的随访间期中保持不变。
表现为炎症的磨玻璃结节,在随访过程中可能会慢慢消失或变淡。而持续不变的磨玻璃结节,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此,这里面绝大多数结节都不是炎症,而可能是腺体前驱病变或早期肺癌。
面对这样的病例,如果要采取“赶尽杀绝”的手术策略,是非常困难的。
但我们完全可以换种思路:考虑到绝大多数结节在随访中的稳定表现(甚至有的结节可能终生不会变),我建议:继续密切随访观察。敌不动,我不动。敌从何方动,我朝何方攻。
所谓枪打出头鸟,擒贼先擒王。
在问诊之余,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随着CT筛查的普及,现在多发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比例在不断增加。
这个病例,只是其中比较极端的例子而已。
面对多磨,有的人可能会很悲观。
说,郑医生,我们长了这么多的磨玻璃,这么多可能都是肺癌,那我们岂不是死定了?
我却不是这么认为。
其一,生物学行为层面。
针对大量影像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癌患者,其远期效果显著好于传统传统的实性肺癌,绝大多数不会复发。
而在多发磨玻璃群体中,从现有的数据看,他们的治疗效果依然很好,5年生存率达到惊人的97.3%。
是的,更多的磨玻璃结节,并不会增加死亡风险。
其二,治疗手段方面。
针对早期磨玻璃肺癌,JCOG的系列研究,既为亚肺叶切除的手术方式提供了依据,又为多磨患者提供了保留更多肺组织、进行精准治疗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即便面对极少数的复发病例,我们在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之外,还拥有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两大王牌,而在不远的将来,也将进一步迎来精准化疗的ADC治疗时代。
而所有的这些,都能让我们有更好的信心去抵御复发,确保革命果实。
毫无疑问,在CT筛查广泛开展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理解多磨、治疗多磨,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我们要的,不是单纯的生存时间延长,而是如何在长期生存的前提下,确保有效的生活质量。
而这个,就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多磨。
因此,在后续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将结合多发磨玻璃结节的话题,从多个层面、在多个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分段阐述,力求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个人思考,探讨可行的处理方案。
既然身处混沌未明之地,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摸索前行。
所以,当一个肺部CT扫出58个磨玻璃结节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很简单,逐一分析,风险分级,重点攻克。请不要担心,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与癌共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