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因患侧下肢肌张力低下,患者下地活动时只能取膝关节过伸位负重或行走。
编者按
患者在脑卒中后大部分会出现步行能力的丧失或步态异常,如步行时不对称、稳定性差与害怕跌倒等问题,虽然大约85%的患者可能在患病后恢复一定的步行能力,但其中约有40%~68%的患者步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下肢膝过伸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出现膝过伸了应该怎么办?
本期专访河北省中医院康复科赵冬冬为大家介绍卒中膝过伸步态的预防和治疗
一、膝过伸的定义:
膝过伸还称作“膝反张”,也被称为“锁膝”现象,即在行走或站立过程中,患侧下肢在支撑期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伸展角度大于5°),身体重心后移,患侧髋关节过度屈曲,身体出现后倾趋势的现象。
二、膝过伸的危害:
这种异常的步态除了改变患者的步态姿势,还会降低步行效率及增加耗能,而且步行中反复过度伸展会牵拉膝关节后方的软组织,长期以往形成累积性的慢性损害,如关节囊、软骨、膝后韧带及前交叉韧带损伤等,造成膝关节的疼痛和不稳定性,长期更可能造成膝关节的慢性退化,阻碍康复进程,从而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及降低其生存质量。
三、引起膝过伸的原因有很多,常见原因有:
(1)伸膝肌(股四头肌)张力过高。
(2)伸膝肌与屈膝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力严重不平衡(屈膝肌力过小、伸膝肌力过大)。
(3)伸膝肌无力。
(4)膝关节本体感觉减弱。
(5)膝关节囊、韧带松弛,导致膝控制力低下。
(6)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导致膝关节位置不正常。
四、膝过伸的预防与治疗
1、早期床上进行良肢位摆放
2、膝关节稳定性训练
(1)屈膝训练
(2)爬行训练
(3)膝立位行走训练
(4)蹲起训练
(5)桥式运动
3、降低下肢伸肌张力训练
(1)主动及被动牵拉跟腱
(2)站立斜板
(3)电动起立床训练
4、本体感觉再教育训练
(1)髋、膝关节的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恢复后,让患者仰卧位做膝关节小范围的(0~15°)的屈伸,股四头肌、腘绳肌、半膜肌、半腱肌、和股二头肌做交替节律性等长收缩训练,训练过程中让患者认真体会肌肉收缩的感觉。
5、延缓初次站立训练时间
脑卒中早期,因患侧下肢肌张力低下,患者下地活动时只能取膝关节过伸位负重或行走。另外,过早负重可激活下肢伸肌,出现膝关节过伸展,同时出现踝跖屈。因此,对脑卒中早期肌张力低下、肌力较弱者,应避免站立训练,待患侧下肢控制能力改善后,再进行站立训练,患者能控制下肢后,保持膝关节屈曲约5 °左右进行步行训练,以防止膝过伸。
赵冬冬,康复治疗师
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曾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实习学习;工作后主要从事脑卒中及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擅长运用运动疗法使病人偏瘫侧的肢体功能尽可能最大程度的恢复,改善患者日常不良体态,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河北省中医康复学会理事,河北省健康养生文化产业促进会康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范围:
1.脑卒中康复: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引起的中风后偏瘫、中风后痉挛、中风后失语、中风后吞咽障碍、中风后抑郁、中风后二便功能障碍、中风后认知障碍等康复;
2.创伤康复:
⑴颅脑外伤:包括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功能障碍的康复;
⑵脊髓损伤:包括截瘫、二便障碍等康复;
⑶周围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引起的面瘫、桡神经损伤引起的腕下垂、腓总神经损伤引起的足下垂、吉兰-巴雷综合征引起的四肢瘫等康复;
⑷骨折及关节置换术后:包括术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
⑸运动损伤:包括肩关节损伤和膝关节损伤以及踝关节扭伤等各种关节类运动损伤后的康复;
3.骨关节疾病康复: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骨关节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康复;
4.盆底康复: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及产后整体修复(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痛、腰背疼痛、便秘、盆腹动力不协调、形体异常等);
5.疼痛康复: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疼)、三叉神经痛、慢性疼痛等康复。
河北省中医院订阅号
编审、排版:宣传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