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人跨越百里求医:这里让我十分安心
因为信任,8旬老人跨越百里跋涉求医,只认准这一家医院; 因为暖心,本已丧失治疗信心的肿瘤患者重燃“生”的希望;
因为专业,来势匆匆的“肺栓塞”被快速发现、及时抢救,终转危为安。
天寒冬冷,但暖心的医患故事,每天都在广东祈福医院上演……
8旬婆婆从省外奔赴而来: 这里让我十分安心
“我不畏路途遥远,不怕疫情阻拦,不顾晕车不适,奔赴祈福医院求医,因为这里真的让我安心……”10月中旬,蒋婆婆从湖南来到广东祈福医院神经内科,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已经82岁的她长途跋涉,只因为“信任”二字。 原来,早在4年前,婆婆就因重度失眠、头晕、走路不稳,多处求医无果来到医院求助。神经内科特聘专家胡学强教授带领团队给婆婆做了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婆婆不适症状逐渐缓解。为锻炼行走力量,医护人员还经常扶着婆婆一步一步走,让婆婆十分暖心,从此便认定了这里。出院后她也一直与管床医生邹志才医生保持联系,按照邹医生的线上指导持续服用药方,即使在百忙之中邹医生也抽空解答婆婆的疑问。
随着年龄增长,今年10月,婆婆再次出现头晕症状,她觉得只有广东祈福医院神经内科才能让她安心:“这里不仅能治病,还能养心、健身。”便再次奔赴而来。再次感受到科室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悉心护理后,婆婆将自己的感激之情融于笔端,亲自写下近千字的感谢信。
关怀与专业, 让肿瘤患者重燃生命希望
六旬的张叔此前一向身体健康,但2021年初以来,逐渐出现食欲欠佳、腹胀、乏力等症状,到医院一查,竟是胰腺恶性肿瘤,让他感觉“当头一棒”。2021年10月,女儿把他送进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三科,但张叔对治疗并不抱信心:“就死马当活马医吧,走到哪算哪,治不好就算了……”但初进病房,明亮整洁的病房就让他顿感心情舒畅,不禁感叹:这哪里是病房,分明就是宾馆,还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为自己服务,就此住下吧!
肿瘤中心主任蔡绮纯组织多学科专家对张叔的病情进行会诊,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除免疫治疗+放化疗外,还通过热疗、中医药等肿瘤绿色综合疗法帮助张叔缓解疼痛、呕吐,化解放化疗后的疲乏、纳差(食量减少)等。张叔逐渐树立起治疗信心,饮食、睡眠明显好转,如今一年多过去,体重已恢复到病前的70公斤,四肢有力,精神良好。近日,他亲笔写下1000多字的住院经历,并鼓励其他病友:癌症也并非那么可怕,只要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治疗,就会看到光明。
突发“肺栓塞”转危为安, 患者献锦旗致谢
在心血管内科,准备出院的梁叔和家属满怀感激,将一面锦旗献给心血管内科主任洪长江以及管床医生齐春霞。原来,梁叔因冠心病住院,10月底的一天早上,洪长江主任带领团队在CCU查房快结束时,梁叔突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虽然梁叔本人不以为意,但医护人员瞬间提高警惕。护士持续监测到血压及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综合病情,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立即做出预判——“肺栓塞!”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科室紧急通知开通多学科联合救治通道,快速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气囊辅助呼吸、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梁叔胸闷减轻,精神逐渐好转,血压、脉氧饱和度正常,摆脱了肺栓塞的致命威胁。
经绿色通道行CTA(CT血管成像)检查后,梁叔入ICU继续进行溶栓、抗凝、生命支持等治疗,几天后转入CCU,经医护人员日夜看护照料,一周后康复出院。梁叔感激表示:“你们观察仔细、抢救快速、护理细致,遇到你们实在太幸运了。”
疫情当下,让每个人都为之揪心,曾经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受到巨大影响。
而广东祈福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始终与患者站在一起,保持优质的医疗服务。近一个月,医院便收219份表扬,每一份感谢信、锦旗,字里行间,都无不透露着特殊时期的守望相助。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