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一、定义
造口旁疝(parastomal hernia,PH)是一种特殊的腹壁切口疝,是指腹腔内容物通过肠造口周围的环形腹壁缺损形成的异常突起。常常表现为腹壁外形改变,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影响腹壁外形,引起造口装置渗漏,严重的引起肠梗阻及肠坏死等。
二、五种造口旁疝的分型
三、造口旁疝的预防和管理
a、诊断标准:
关于造口旁疝的诊断,目前尚无“金标准”的检查,主要根据体格检查以及CT检查。对疑似造口旁疝的患者,嘱其在平卧位和站立位时采用Valsalva 手法进行体格检查;对于不确定的患者则可进行 CT 检查。A
分型:
建议使用欧洲疝协会分类法(EHS)进行统一的研究报告。B
c、危险因素:
识别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地降低高危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的风险。具体如下:
①年龄、肥胖、皮质类固醇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癌症手术及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②胶原代谢异常,造口手术技术和护理:造口位置、大小、缝合固定及造口腹带限制造口腹壁扩张也对造口旁疝发生有一定影响。
③经腹直肌造口、经腹膜外造口可以降低 PH 发生率。
④袢式造口的造口疝发生率低于端式造口,小肠造口疝低于结肠,造口口径越大,造口疝发生概率越高。A
d、预防:
①.与患者讨论什么是造口旁疝和其形成的原因。B
②. 造口治疗师或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应参与造口患者的围术期咨询,并提供有关造口支撑性服饰、体育锻炼和生活方式的建议。A
③. 建议患者使用轻便的支撑型内衣或腹带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A
④. 不论择期手术还是急诊手术,术前进行造口定位,有利于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A
⑤. 行造口术前,建议患者戒烟和减肥、纠正贫血,并将体重指数控制在 35 kg/m2以下,腹围控制在 100 cm 以内,并有计划地进行锻炼。A
⑥. 加强预防造口旁疝患者的随访,如术后第 1、3、6、12 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及生活质量。A
⑦. 所有造口患者都应在术后 3 个月开始进行腹部核心肌肉锻炼(包括平躺位腹部肌肉锻炼、骨盆倾斜、膝盖转动、站立位腹部肌肉锻炼),有助于增强腹部肌肉力量,预防造口旁疝。B
e、管理:
①不推荐非嵌顿的造口旁疝患者等待观察,当出现造口旁疝时,请咨询医生手术意见。A
②建议定期对造口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以便出现造口旁疝时,可以证明生活质量的恶化,并且可作为转介外科医生进行 CT 扫描和手术治疗的理由。B
③使用柔软的一件式造口袋,防止造口周围皮肤损伤。A
④造口旁疝患者应谨慎使用结肠灌洗,若进行可使用带套管的灌肠器,以减少穿孔的风险。A
⑤当出现下列症状时指导患者立即就诊:a造口黏膜颜色变深或持续疼痛;b造口无气体、大便或尿液排出;c腹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A
四、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的特征:
五、造口患者日常生活指导: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梁玉如)
参考文献:
[1]司龙妹, 耿家依,张萌,袁雅等. 造口旁疝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1):2853-2858.
[2]杨福全,姚琪远,路夷平等. 造口旁疝分型专家微共识(2022 版)
[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22,16(5):495-496.
[3]徐琨,孟相真,杨福全等. 造口旁疝的形成机制及手术修补方式研究进展[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21, 15(5):450-454.
[4]李加敏 ,庞 冬 ,张剑锋等. 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24):4267-4270.
[5]刘全丽,张婕,张静等. 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
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615-162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