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个性化ctDNA检测可以作为CRC患者的敏感预后生物标志物,尤其是针对那些对ctDNA阳性但尚未进展的患者可以供早期治疗干预的机会。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约50%的CRC患者会在术后复发,复发主要由术后微小残留病灶(MRD)引起。MRD被定义为经过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T/CT)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但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代表着肿瘤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可能。
近年来随着循环肿瘤细胞DNA(ctDNA)的兴起,ctDNA对于MRD的检测作用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焦点之一。
近日,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ctDNA测定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后的最小残留病灶(MRD),发现ctDNA在MRD评估、监测复发和治疗反应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协助下一步治疗决策的实施。
该研究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原文题目为“The utility of ctDNA in detecting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following curative surgery in colo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首先,研究团队想证明MRD存在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关系。
研究团队找到37项研究,涉及3002名患者,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和随访,第一次术后患者ctDNA测量中位随访时间范围在11.7个月至6.6年。
从有可能控制复发转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中收集肿瘤组织和血浆,采用个性化的肿瘤多重检测(51%的研究使用基于PC的方法,31%使用NGS)用于ctDNA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来评估手术切除后的最小残留病灶(MRD)。
结果发现:MRD阳性与MRD阴性患者相比,MRD阳性与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降低显著相关。
接下来,研究团队将检测ctDNA对MRD检测灵敏度以及将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探索相关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发现:ctDNA检测MRD的灵敏度为72%,特异性93.3%。
并且ctDNA阳性患者在未接受全身治疗的情况下,DFS明显降低;ctDNA阴性患者在随访时间内中存活率100%。
所以,ctDNA是与无疾病进展期(PFS)最相关的预后因素。
图1:ctDNA阳性组和阴性组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
最后,研究团队要证明ctDNA检测对于CRC患者而言是一个敏感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研究发现常规检查、定期CT检查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监测对CRC患者而言是正常的术后监测,但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种方法在对MRD监测过程中都缺乏敏感性,导致转移性CRC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
相比之下:灵敏度为72%,特异性93.3%的ctDNA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手术后是否有最小残留病灶(MRD)存在,从而可以指导医生是否对于这类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或者更密切的追踪监测,也就是说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所以个性化ctDNA检测可以作为CRC患者的敏感预后生物标志物,尤其是针对那些对ctDNA阳性但尚未进展的患者可以供早期治疗干预的机会。
参考文献: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6-022-02017-9
——本期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