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麻醉十年回顾(2012—2022)

2022
12/07

+
分享
评论
古麻今醉
A-
A+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老年麻醉亚专科的临床研究初具规模,尤其在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加快临床转化等方面均取得实效,系列研究有效地推动了老年麻醉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更新。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

国家老年麻醉联盟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

执笔人:

王东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34)

李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191)

李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成都 610041)

严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杭州 310009)

肖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53)

欧阳文(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长沙410013)

梅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430030)

王天龙(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53)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11):1121-1124.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1008‑00666

EDITORTAL VIEW

【述评】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2%,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8.9%;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8.7%,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5%,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达到1.91亿。从2010年至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了近5%,我国人口呈现快速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伴随老年手术人群的快速增长,如何安全、高质量地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麻醉,以提高老年患者可手术率、可麻醉率,降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老年患者术后长期转归,是中国麻醉界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2012年,在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刘进教授的倡导下,由时任常务委员的王天龙教授牵头筹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经过十年的发展(2012—2022),中国老年麻醉取得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老年麻醉培训基地以及各省老年麻醉学组建设,培训老年麻醉专科医师

老年人麻醉学组十年来一直秉承“一起强大、服务基层”的理念,以老年麻醉区域培训中心、老年麻醉培训基地和省级老年人麻醉学组为依托,以网络云平台和继续教育项目为主要形式,开展老年麻醉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及病例讨论,培训老年麻醉专科医师。

1.1 强化区域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学组在全国范围分两批次建立了48家老年麻醉培训基地,成立4家区域老年麻醉培训中心和12个省级老年人麻醉学组,以上述机构为依托,以点带面开展覆盖基层的老年麻醉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十年来,各中心/基地共开展下基层活动12场次,累计培训基层麻醉科医师2 000余人;各省级老年人麻醉学组十年内累计开展61场次以 “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如老年麻醉临床病例竞赛、老年麻醉培训班、老年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研讨会和高峰论坛等,累计培训人数达2.3万余人;省级老年人麻醉学组还开展了义诊活动,给乡村老人送去健康咨询服务。

1.2 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老年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病例云查房”项目为抓手,培训老年麻醉专科医师

学组连续开展了8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老年麻醉临床技术新进展培训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也未间断,累计培训老年麻醉骨干医师共700余人。

“老年患者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病例云查房项目以“互联互动促诊疗,麻醉老年护康健”为宗旨,结合实战临床病例进行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讨论和知识讲解,以期推动老年麻醉专科医师围手术期诊疗能力的均质化发展,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迄今该项目已举办42期,点播量累计百万人次;云查房项目依托于网络云平台,受众广泛,参与形式灵活,深受好评。

2、制定和推广基于中国证据的老年麻醉围手术期管理指导意见和专家共识

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的大力倡导和积极组织下,学组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水平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制定基于中国临床研究证据的老年患者麻醉围手术期管理指导意见和专家共识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包括《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指导意见》(2014版,2020版)、《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多学科专家共识》等多部规范和标准。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不仅是学组制定的第一部指导意见,而且于2020年完成更新。在这部指导意见中,专家委员会从老年患者术前综合评估、术中监测与管理、术后恢复室及ICU管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呈现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点。其中临床实践和理论体系包括:① 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证据提出了中国人群围手术期监测的原则和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策略;② 明确提出“脆弱老年患者”概念,对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综合评估更为全面和准确;③构建多学科协作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理念,建立了营养、衰弱、心理、康复等多学科参与的临床管理路径。《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聚焦髋关节骨折这一特殊人群,基于中国学者的研究证据从快通道手术、神经阻滞应用、麻醉方式选择及多学科管理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论述。这部指导意见不仅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具有高度可实践性的指导,也契合了我国老龄化人口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理念的进步将进一步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不断改善。《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多学科专家共识》的发布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一个里程碑文件。“麻醉与脑功能”不仅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患者及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临床医师在以往工作中更多关注患者是否会发生围手术期急性脑梗死和术后谵妄,而忽略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精神、心理、认知、睡眠等方面同样是围手术期和长期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多学科专家共识凝聚了麻醉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睡眠医学等多学科前沿知识和循证医学证据,从而使“麻醉与脑功能”概念的内涵更为清晰,外延更为广阔;不仅是一部实用很强的临床规范和标准,更是未来围术期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完成规范和标准制定、发布后,学组开展了大量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开展云查房专家共识宣讲共计11次,以共识宣讲和对照指南找实际临床病例差距为主要形式,培训累计28万人次。

3、开展老年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临床研究,推动老年麻醉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更新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老年麻醉亚专科的临床研究初具规模,尤其在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加快临床转化等方面均取得实效,系列研究有效地推动了老年麻醉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更新。近十年,《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及《临床麻醉学杂志》等共计发表老年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研究563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181项)、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53项)、可视化设备/临床新技术的应用(44项)及术后转归(41项)等方面。经PubMed检索,我国麻醉学者过去十年有147项老年麻醉及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LANCET、JAMA、JAMA Surgery、ANNALS OF SURGERY、ANESTHESIOLOGY等杂志上。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研究(51项)仍是关注的研究热点,此外在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调控(15项)、老年患者术后转归(13项)、麻醉新技术(13项)和神经阻滞(12项)等研究方向上均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研究领域,来自中国的原创研究发表在全球顶级期刊及行业卓越期刊上。王东信教授团队在THE LANCET发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后术后谵妄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揭示老年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降低机械通气后谵妄的发生率,这也是中国麻醉界在THE LANCET上发表改善临床转归的重要研究成果。随后该团队在ANESTHESIOLOGY上发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但会增加术中低血压事件发生率的临床研究,建议应根据患者风险个体化选择麻醉管理策略。王天龙教授团队发现: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阶段即可表现出重要脑区的功能异常;拟实施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并存的主观认知功能障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和轻度遗忘型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与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以及血液炎症状态密切相关。该研究团队也发现,术前并存SCD和aMCI老年患者实施脊柱手术后,其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道屏障功能进一步恶化,揭示其可能加速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恶化的进程,此方面工作发表在2022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老年患者全麻下多模式脑监测,包括镇静、镇痛以及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通过有效调控脑应激状态,实施全麻下精准脑保护策略,达到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并改善老年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和脑区的连通性。欧阳文教授团队发现围手术期服用益生菌可通过抑制外周炎症反应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上述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老年患者术后脑功能异常和认知障碍的认识,并可能为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2022年,李挺、李军教授团队牵头完成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上,提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使用区域麻醉并不能显著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上述研究从麻醉药物、麻醉方式的选择及优化围手术期监测策略等方面,为改善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提供了重要证据,助力临床麻醉实践中的策略优化。

在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研究领域,王天龙教授团队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屈曲挛缩需要麻醉下进行处理的老年患者建立了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需要术后再次干预的患者。李茜教授团队验证了Mini‑Cog量表在预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病死率方面的有效性,提出融合不同维度数据对患者近远期预后有更精准的预测效应。在麻醉相关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方面,朱美芳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抑制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黎玉辉教授团队针对拟行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完成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证实超声引导下实时穿刺法在增加穿刺的成功率方面不优于超声辅助(定位)穿刺。林菁艳教授团队发现全麻复合术后硬膜外麻醉镇痛能促进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但在长期生存率方面,王东信教授团队提出全麻复合术后硬膜外麻醉镇痛相较单纯全身麻醉并无确切优势。此外,前期的依托咪酯研究大多集中在麻醉诱导阶段,术中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对全麻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抑制作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等缺乏可靠的数据。熊立泽教授团队探索了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22年JAMA Surgery上,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与丙泊酚麻醉相比,尽管依托咪酯可能导致一过性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但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并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

梳理中我们发现,老年麻醉相关临床研究的热点逐渐从传统的术后镇痛、围手术期液体治疗、气道管理等领域转向围手术期舒适化、精准麻醉、重要器官功能保护、老年手术人群的长期转归及围手术期队列建设等领域。限于篇幅,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未能逐一呈现;但总体而言,过去十年中国老年麻醉的临床研究呈现出传统优势项目蓬勃发展、新兴研究领域不断壮大的特点。

4、构建老年麻醉围手术期大数据库,推动老年麻醉安全和质量的不断改进

中华医学会老年人麻醉大数据库分为南北两个中心,北方中心设立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简称宣武医院),南方中心设立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宣武医院(北方中心)于2018年2月申请了“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多学科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Aged Patient Perioperative Longitudinal Evaluation‑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LE‑MDT)”的软件注册权。截至目前,宣武医院(北方中心)已经完成了APPLE‑MDT系统的全面构建并已应用于高龄(75岁以上)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评估。宣武医院(北方中心)前置多学科评估与优化过程以打造高龄患者兼顾质量安全与高效运转的围手术期管理新模式;麻醉科医师依据辅助决策系统给出的建议实施综合管理,显著降低了高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了高龄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宣武医院(北方中心)依托APPLE‑MDT系统,已经完成了多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待发表。宣武医院(北方中心)也已经完成了老年患者术后转归评价系统大数据库的构建,目前入组高龄患者786例。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南方中心)以现有手术麻醉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对临床业务和围手术期大数据库进行梳理,将数据分为临床业务数据(核心数据)和研究数据(补充数据),进行分别收集处理。基于现有临床业务流程、麻醉门诊和上级医师的二次数据质控以及术前访视标准定义,完成核心数据收集质控;与此同时,依靠对术后访视的标准定义和数据质控,发动麻醉护士参与数据库建设,收集研究数据(补充数据)。最后,将两部分数据有机整合,初步建立并完善基于麻醉手术流程的老年麻醉围手术期大数据库建设标准流程。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南方中心)在单中心的数据库标准流程建设上取得成功之后,以多个真实世界研究为切入点,将真实世界研究中的研究数据(补充数据)进行脱敏,通过云端共享等多种形式,形成多中心联动,为建立虚拟老年麻醉围手术期大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对虚拟老年麻醉围手术期大数据清洗,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南方中心)自动建立老年麻醉质控数据库,然后根据人工智能算法分析麻醉围手术期数据,并与老年麻醉安全与质控指标相关联,依据老年麻醉安全与质量的大数据指标,设置相应的动态阈值,智能发现并提示改进老年麻醉安全和质量的相关围手术期管理流程和策略,特别是发现严重影响老年麻醉安全和质量的群体事件时,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而对于一般的数据库提示,经过专家组的审阅,向参与虚拟老年麻醉围手术期大数据库建设的单位,提供不断改进老年麻醉安全和质量的意见,并予以实施,通过大数据库收集数据,再次形成智能评价,最后形成PDCA(Plan, Do, Check, Act)环,不断改进老年麻醉安全和质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麻醉,老年,患者,术后,手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