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肌张力障碍科普系列】肌张力障碍也可以选择脑起搏器治疗

2022-12-08 09:57   杏林帮官媒

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有效的肌张力障碍治疗方法问世,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文章转载自:广州功能神外

肌张力障碍是脑内调节运动的锥体外系功能失调而引发的一类疾病,它可使人的主动肌和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者是过度收缩,出现四肢、躯干甚至是全身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运动,让肌肉变得“不听话”,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目前,治疗肌张力障碍的常用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注射肉毒素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对于药物治疗和肉毒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方法中,脑起搏器治疗运用的越来越多。

57121670252737020

什么是脑起搏器治疗?

脑起搏器治疗,即深部脑电极植入术(DBS)。在很多运动障碍性疾病中,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都是大脑内调节运动的核团出现了兴奋性的升高或降低。通过植入电极,可以调控脑内相关神经核团的兴奋性,以达到控制症状的作用。

哪些患者适合进行脑起搏器治疗?

由于不同类型的肌张力障碍对电刺激的反应不同,脑起搏器治疗对于不同患者的疗效也不同。目前,脑起搏器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节段性或颈部肌张力障碍。

在选择脑起搏器治疗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评估,排除药物、肉毒素等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以及存在骨骼畸形、脊髓病变,精神症状或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进行脑起搏器治疗需要经历哪些步骤?

术前检查:手术前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根据核磁共振的影像数据,指定恰当的手术计划;

术前准备:手术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做好头部备皮及术前肠道准备等;

手术过程:手术前需要在局麻下安装头架,扫描CT,然后在全麻下开始手术:头部钻孔→ 安装微电极→ 使用微电极进行核团放电记录并寻找核团位置→ 进行微电极刺激→ 植入电极→ 初步缝合→ 通过CT扫描确认电极位置准确→ 在胸部植入脉冲发生器→ 连接电极和脉冲发生器之间的导线并确认整个线路通畅 → 缝合切口。

手术后:术后1周拆线,术后2-4周由医生开启脉冲发生器开关,并确定电刺激的参数。

脑起搏器治疗后还需要做什么?

在电极植入后的短时间内,患者会出现短暂的肌张力障碍症状明显改善,称之为“微毁损效应”,这通常预示着患者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反应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术完全结束,因为后期的治疗效果还与电刺激的电压幅度、脉冲宽度、频率等有关。因此,在脑起搏器治疗后,每隔3~6个月还需要进行再次评估和调整电流刺激的参数,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效果在60%~70%左右。

进行脑起搏器治疗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脑起搏器治疗的手术安全性比较高,因为它基本不破坏任何脑内结构。比较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包括:

1、手术相关并发症

主要是颅内血肿、脑梗塞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缺失,如失语、偏瘫、卧床不起等。研究显示,对于所有接受脑起搏器治疗治疗的患者,颅内出血的风险约为3%,永久神经系统合并症发生风险约为1%,手术30天内的死亡风险为0.4%。

2、电刺激相关并发症

包括言语不清、运动困难等,这些并发症通常在停止治疗或调整刺激参数后缓解。

3、硬件相关并发症

主要包括硬件功能障碍、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电极移位等。在所有脑起搏器治疗相关的潜在并发症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小于15岁的儿童更容易发生感染。

目前,脑起搏器治疗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在降低,手术的效果也越来越好。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有效的肌张力障碍治疗方法问世,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中心是医院重点发展专科,为全国首个帕金森康复专科培训基地,专科实力居于全国前列,团队成员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科、神经心理等优秀医疗专家组成,将世界前沿水平的疾病治疗理论和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中,依托医院的支持,利用先进的手术设备,以优质的服务态度,解除广大患者之病痛,深受患者和业内的好评。

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中心引入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 disciplinary team, MDT),即通过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采用多学科会诊讨论的形式,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神经心理等亚专科医生一起制定适合患者当前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同时定期对患者诊疗进行反馈和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的临床模式。其诊疗模式是以患者与疾病为中心,多学科强强联手,适合复杂性与难治性疾病的诊疗,以达到临床诊疗的个体化和利益最大化,目的是在多学科讨论论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一个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生活质量最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一诊疗模式,使病人能够实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一所医院内,便可以完成疾病的确诊、药物治疗、术前评估、手术治疗、术后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等全流程,大大减轻病人及家属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中心成立以来,依托我院脑科专科医院优势,积极开拓进取,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除常规开展神经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外,重点开展功能性神经疾病的诊治,开展了脑深部刺激器置入术(脑起搏器置入术、DBS)、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等手术治疗运动障碍病(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肌张力障碍、难治性精神疾病,开展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开展了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中心团队医生包含了国内第一批开展脑深部刺激手术(DBS)治疗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的专家,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水平在国内处于前列。其中神经外科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采用双侧GPi-DBS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采用VNS(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最新行双侧下丘脑后内侧部DBS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冲动和攻击行为,采用双侧伏隔核-内囊前肢DBS治疗强迫症,均取得良好疗效。

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中心目前致力于以下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对于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肢体功能、智力、记忆和语言功能下降、以及伴发的情绪和精神异常的康复有成熟的经验。

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痉挛状态、舞蹈症、抽动秽语综合症、脑瘫等;

难治性癫痫

功能性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

疼痛:幻肢痛、中枢痛、癌痛、内脏痛等;

难治性精神病:难治性强迫症、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焦虑症、厌食症等;

其他:物质依赖、植物人促醒、神经干细胞移植等。

专家介绍

92151670252737683

邵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病学科带头人

•神经病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四川省康复医院院长,现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病学科带头人。

•2004年,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多学科融合模式的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诊疗中心,开展脑DBS(深部电极植入)治疗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曾获得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卫计委神经病学科学术带头人称号。

•擅长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以及重度强迫症、抑郁症的内科与脑深部电极植入的治疗,在脑血管病、头痛、眩晕、睡眠障碍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的疑难杂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心得,在帕金森病与脑卒中的临床与康复一体化有独到的见解与经验。

71531670252737856

秦明筠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系科部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精神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中枢痛学组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活检技术分会常务委员。荣获2020年、2021年“岭南名医”及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1999-200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勇杰教授,专业方向为功能神经外科。是国内第一批开展脑深部刺激手术(DBS)治疗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对运动障碍病、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精神疾病(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67461670252738125

陈俐

神经病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电生理负责人。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癫痫协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学组委员、粤港澳大湾区神经病学联盟委员等社会职务。曾先后前往日本静冈国立癫痫中心、澳洲悉尼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美国克利夫兰癫痫中心进修学习脑电图和临床癫痫学。曾担任澳门镜湖医院神经内科负责人。

擅长领域:不同年龄的癫痫诊断和治疗、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脑电图的判读、癫痫遗传分析,以及在脑血管病、痴呆、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丰富临床经验。

6051670252738527

谭红愉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康复病区主任

•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分会秘书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州的Inland Neurosurgery & Spine,Northwest Neurological Center研修DBS的术前评估、术中电生理监测及术后程控。

•擅长神经危重症、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肉毒毒素注射、DBS治疗的术中电生理监测与术后程控有丰富的经验。

98601670252738739

张丽芳

神经康复科,神经病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二十余年,擅长帕金森病药物、康复治疗,术前评估,术后程控;脑卒中、记忆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2005-2006年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研究生课题;2010-2011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3-2014年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痴呆中心及药学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康复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帕金森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分会常委,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言语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参与出书二部。参与指南编写两个。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华脑疾病及康复杂志(电子版)编委。

64421670252739107

张训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病区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脑认知与神经调控学组常委,广东抗癌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脑肿瘤、颅脑损伤、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脑肿瘤、三叉神经痛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及帕金森病、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手术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帕金森病,肌张力,起搏器,并发症,科普,肌张力障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