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地图 | 手不由自主颤抖,小心“特发性震颤”!
王阿姨今年62岁,出现手部不由自主震颤,特别是倒水、系鞋带时震颤较为明显,起初并没有在意。 最近王阿姨手部震颤加重,吃饭时拿不稳筷子,只能用勺子勉强送服,每天穿衣系扣子都无法自己完成。 偶尔王阿姨想给自己倒杯水喝,还会洒一地水,甚至打碎杯子。王阿姨无奈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特发性震颤”。
什么是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原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下肢或头面部不自主震颤,也有声音震颤。传统观念认为,特发性震颤是良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仅表现为震颤,不影响预期寿命。 特发性震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病因与遗传因素相关,受环境因素影响。
遗传因素:
01
30%~5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鉴定五个致病基因位点。
其它因素:
02
目前有研究发现,去氢骆驼蓬碱可能与特发性震颤有关,因为在调查中发现家族性特发性震颤患者体内去氢骆驼蓬碱水平一般都高于正常人群,该物质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在长时间高温烹制的肉类中含量较高。此外,重金属铅也可能与特发性震颤有关。
特发性震颤的危害
01、带来外貌和社交生活上的尴尬,通常不会造成残疾。有些颤抖会妨碍手做精细的动作。少量饮酒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但短暂,醒后会加重病情。
02、特发性震颤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运动障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的特征是进展缓慢。
03、特发性震颤是十岁以上或成人早期发病。震颤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一只手或双手或头部。症状逐渐明显,直到后来。
04、特发性震颤的常见于手部,其次是头部震颤。极少数患者有下肢震颤。当人注意力集中、紧张、疲劳、饥饿时,特发性震颤加重。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归纳为药物和手术治疗二种。其中,药物治疗对大多数特发性震颤患者有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药物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酮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首选初始用药,且临床证实有确切疗效,当单药治疗无效时可联合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也可应用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具有低创伤性、可逆性、可调控性的特点,因此,难治性重症特发性震颤患者应首选手术的治疗方法。
术后没有明显并发症及副作用。此手术是可逆的和可调节的。手术不毁损神经核团,在术后漫长日子里还可随病情变化而不断调节,可以长期控制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发性震颤症状。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