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特刊|世界艾滋病日——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今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共享健康”。该主题紧密结合了2022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英文主题(Equalize,中文直译为“实现平等”)的核心信息,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于2022年12月1日在市区门诊部举办了艾滋病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邀请感染与免疫科刘莉主任和孙美艳护士为患者朋友进行专题讲座,活动由王琳护士长主持。
活动开始由王琳护士长进行致辞,主要介绍了目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现状以及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意义,并鼓励大家尽启动治疗,及时寻求帮助。之后由刘莉教授进行《艾有希望》的专题讲座,刘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目前艾滋病治疗的最新前沿进展,包括功能性治愈、抗病毒长效制剂药物研究以及暴露前后预防等各方面攻克艾滋病的策略。孙美艳护士主要为大家介绍了艾滋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大家及时启动治疗、正确服用药物、定期规律随访、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讲座结束刘莉教授耐心解答患者的现场提问:感染艾滋病还能生育健康后代吗?发生了高危行为怎么预防艾滋病?感染艾滋病还能活多久?进口药和国产药到底怎么选?等患者关心的问题。
最后由王琳护士长进行活动总结,王护士长再次呼吁大家正确面对疾病,共抗艾滋,共享健康。
HIV高危人群暴露后预防小科普
作者:陆玲庆
哪类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
主要有同性(男)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性工作者、多性伴者、性传播疾病患者等。
不慎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接触以后还能补救吗
当然能,那就是暴露后预防。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是一种利用抗病毒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暴露后传播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是艾滋病综合干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暴露后预防为处于 HIV 高暴露风险的人群提供了紧急阻断的机会,有助于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目前已经在全球广泛推广应用。
如何进行暴露后预防?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基本要求:发生高危行为不大于72小时!
超过72小时,则不推荐采用暴露后预防用药,不大于72小时可以预防用药最好在24小时内尽可能2小时内连续用药28天
如果符合时间标准,则应该立即赴定点医院进行就诊,由医生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评估,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进行抽血检查,以及选择适合的药物让你进行暴露后预防。
如何服药?
用药方案:遵医嘱每天同一时间点服药。
暴露后至医院,医生判断是否符合暴露后预防给药标准,进行第1次服药前,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查。在服药后2周、4周、8周、12周、24周都要抽血检测一下身体情况。
对于存在基础疾患或免疫力低下,产生抗体延迟等特殊情况的,随访期可延长至1年。
如果过了这段时间,检测为阴性,那就没有感染上。
如何预防艾滋病?
坚持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
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等体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