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要的就是你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一名优秀的护士长,在科室事务处置上,桩桩件件彰显出他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随手拈来护士长几件事:
A、科室物品管理
天冷了,医院中央空调这两天检修,医院里的电暖扇就格外的抢手。
这不,N科之前医院给配的2台电暖扇就被后勤主管调派到核酸采集点了。不过,拿走的时候事出紧急,并未给病区护士长说,科室值班人员也不知道汇报。
护士长发现后,就在科室微信工作群里询问相关事宜,有值班者这才知道说出来是谁、什么时候拿走的。
护士长一边在自己的专用记录本上做好记录,一边在工作群里安排科室值班的医护人员,以后再遇到有他科或其他部门的人员来科里拿东西,都要向主任护士长汇报。这些物资,是有价物,是医院财产,也属于科室管理的物资,这些物品,都是在册的物资,年终是要进行盘点的。
科室物资的调用,要向科室管理者报告,以便于科室管理。医院内、科室里,有的人是新来的,不懂规矩,护士长发现后,要教会其遇事怎么办。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让每一个医护人员都知道科室物品管理的规定,共同参与管理活动。
这里体现出的就是科室物品的一个管理。
B、人力资源分配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近些年来,每个科室都担负有全员核酸检测、常态化核酸采集的额外任务。这些工作,都是医护人员在完成科室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来完成的。
某科室护士排的是双班,科里负责一个全员核酸采集点、一个常态化护士采集点,每当有核酸采集任务,护士长就要进行人力调配。
全员核酸采集任务,是由两名休息班的护士来完成的,全员核酸采集时间段7:00-12:00共5个小时,两名休息班的护士自己商量,决定先后顺序,每人完成2:30小时的采集任务,共同完成当日的全员核酸采集任务。
常态化核酸采集是7:00-10:00,共3小时,由当日值下午班的护士来完成的,因为这个班次上午时间在休息,两名上下午班的护士,谁去?是一个人完成这3小时的任务,还是3人各担负1.5小时。下午班的两名护士商量着来,一般就是轮流,这次你去,下次,就该我去了。或是酷暑、严冬时节,一个人受不了,那就两名护士轮流上,一人负担一半的时间。
这中间要是有人生病了或是有其他紧急事情,去不了怎么办?护士长替补。
这样,就形成了科室核酸采集人员安排的规矩和定律,每次无论是全员核酸还是常态化核酸采集任务,当日哪个班休息或当值下午班,就该哪个班上,一目了然,不用护士长怎么费心,科室护士自己都知道该谁去了。具体谁先上,一个人完成还是两个人完成,自己商量,告知护士长,护士长做好专项记录即可。
排核酸班的原则是,护士长严格按照规矩办,不偏不向,一碗水端平,全科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把任务完成好。
这里体现的就是一个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
C、抢救仪器的使用维护
M医院的车载除颤仪,需要使用科室每周自检、维护。
新的除颤仪进到科室后,护士长首先自己跟培训的工程师学习,录制了自检的视频保存起来,熟练掌握了除颤仪的自检程序和方法,并每次自检后,记录到科室专用的抢救仪器维护、保养记录本上。除了护士长负责这个仪器的维护,他还专门安排了一个责任心强的护士,作为除颤仪的维护专员,协助自己对仪器进行维护。护士长要求维护专员每周做好仪器的自检和记录,自己平时做好督查,当维护专员调修、维护跟不上的时候,护士长就自己上手,保障完成这台抢救仪器的自检、养护和记录。
因为护士长的事务比较繁忙、琐碎,加派专员协助养护抢救仪器,二人协力共同完成这项工作,起到互相监督、互补的作用。
这里也体现的是抢救物品的使用管理。
D、科室成本管理的思路
某科为独立分区,未配置中心供氧,使用的是氧气筒供氧。
抢救室里有两个氧气筒,这天有个病人需要吸氧,值班护士为患者吸氧的时候,发现流量表漏气。
护士长喊来值班的医生和当班护士,一起排查故障。
重新去掉流量表,再安装,还是漏气。护士长也试了一遍,还是有点漏气。
护士说,流量表坏了吧?该换新的了。
护士长给负责中心供氧师傅打电话,让其来科里帮助维修、检查,再做定夺。她对值班医护人员说,这些都是科室的财产,换新的就牵涉到科室成本管理,关系到科室的绩效分配。科室物品和耗材,这些能维修的尽量维修,确实不能维修者,这才更换新的。要把科室损耗降到最低。否则,仅是科室成本这一块,就能让科室核算减掉很大一部分。
后来,分管中心供氧的师傅来到科里,三下两下修好了这只漏气的流量表,这只流量表现在还在科里正常使用。
由于护士长会操心,懂科室成本核算,又能身体力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就有效堵住了科室的很多不必要损耗和漏洞。
……
随手拈来几件日常小事,我们就能从中看出这些科室事务的处理,处处彰显出的护理管理者的协调组织管理能力。
对,护士长,我们不要你天天抢着扎针输液、铺床叠被、取药配药和采核酸,要的就是你出色、高效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