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能发现早期肠癌,医生提醒:这几类人群建议及早检查
近年来,受饮食模式、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大肠癌)发病率正在快速上升且呈现年轻化;根据新版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排第三,死亡率排第二。
可实际上,结直肠肿瘤从良性发展成为恶性,通常需要10-15年左右的时间,若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90%以上。
目前,肠镜是结直肠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式,也是其确诊的“金标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关于大肠癌以及肠镜检查的相关知识。
约95%结直肠癌由息肉演变而来
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约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结肠息肉3年左右演变为癌前病变,5-10年演变为癌症,后浸润、转移。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早期没有不适表现,大多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或手术中发现。若因息肉造成便血、腹胀、粘液大便等症,多表示息肉已到中晚期,甚至是大肠癌的中晚期。而大肠癌早期也常无痛无觉,等出现了便血或其他不适,通常已经不是早期了。
而通过肠镜检查能够早发现早确诊,并处理掉,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它恶变成癌。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大肠癌若能早期发现,5年存活率高达90%-95%;若在晚期才发现,5年存活率不足10%。
哪些人群应该做肠镜检查?
我院消化内科吴勇主任医师指出:大肠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因此,40岁以上且从未做过肠镜的人要做一次肠镜检查。而老年朋友更应该多关注肠道健康,别把肠道、肛周的问题都归结为痔疮。60岁以上有大便出血、腹胀等问题,一定要做肠镜检查。
可以分为两大类目标人群:所有有便血、黑便、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结直肠报警症状的人群;40岁以上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人群。
这些目标人群又科分为高风险人群和一般风险人群。具体而言:
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一条者即是):
1.大便潜血阳性;
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4.本人有癌症史;
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6.符合以下任意2条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炎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低热、消瘦、贫血等)。
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一条者。
针对不同的患者,筛查起始时间及间隔时间也是不同。
1.无异常者,筛查时间间隔应<10年;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者,应40岁起开始进行筛查,以后每5年1次;
以往有肠道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5-10年内复查肠镜,有肠道高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3年内复查肠镜;如果第一次复查未见异常,可延长随访时间间隔至5-10年。
3.对结肠癌根治后的患者,建议术后1年内复查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肠镜;对于直肠癌根治后患者,前3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一次肠镜;
4.对于有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患者建议自诊断之日起,每5年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5.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建议于症状出现后8-10年开始进行筛查。
与其他肿瘤相比,大肠癌发展相对缓慢、转移较迟,早期或症状隐匿,或没任何症状,或只表现为便血、腹泻或便秘等,易与痔疮、慢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等疾病相混淆。
日常生活中,也希望大家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降低风险因素;同时建议做好肠镜早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