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路上保卫人,“硬核力量”守健康
在11月的抗疫中 作为医院抗疫战场上的“守门人” 保卫科安保队伍 为医院建立起安全防护的第一道屏障。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面对广州市的严峻疫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保卫科全体队员,无一人退缩,勇于担当使命,扛责在肩,认真贯彻落实医院防控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履职尽责,不分昼夜的把好医院每一道关口,为医院守好“门户”,是保卫科全体队员的心声。
医院大门作为防控病毒输入、有效排查风险人群的第一道关口,人员复杂,保卫科全体队员紧密协作,24小时不间断严格落实进出口通道及人员管控,做到入院必扫码看码,对入院人员进行甄别,协助门诊、急诊、核酸检测点等重点场所维持现场秩序,发现温度异常的人员及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在发热门诊区域,采取专人值守、重点防范的措施,有效维护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为保证医护人员安全和患者安康打下了坚实保障,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保卫科安保队员的身影。
为避免交叉感染,医院根据规定要求,严禁探视,特别是广州本次最严重的疫情,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更加要严格防控。为了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医患矛盾,保卫科队员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劝解,把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赢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他们担当起疫情防控责任,不畏风险,冲到第一线,热心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做到用心服务。他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坚守岗位、守土尽责,我们的保卫人员始终用行动助力战“疫”成功,他们同样是一群值得被尊敬的逆行者。每一位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保卫队员都是好样的!
安保队长“微笑哥”陈建文:时刻把“微笑”保持在战“疫”进行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保队队长陈建文主动请缨,以医院为家,家与队员一道,在医院第一线岗——医院入口门岗的阵地,坚决逢车必查、逢人必检,源头阻断疫情流入院区,以实际行动助力把好医院“入口关”。
在一个多月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陈建文坚持从战疫中砥砺初心、在艰险中锤炼党性,以微笑的姿态奉献,持续影响和带动着队员投入本轮战“疫”斗争,以极大的乐观主义精神,积极助力医院打赢战疫保产攻坚战。
此间,陈建文每每及时将医院相关防疫政策及时传达给全体队员,严格落实医院的抗“疫”指示要求,配合安保队伍紧密落实抗疫工作,坚持要求全岗位队员定时测温、及时登记、定点消毒,秉承平凡工作用心做,认真做琐碎的防疫工作,以独有的笑容鼓励传导队员。队伍里部分同志工作经验浅,经历抗疫磨难少,结合保卫科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陈建文主动担负起队员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发挥“清谈访”工作机制,稳住队伍,与队员们轮番谈心工作,消除队员思想顾虑,以实际行动守护战友心理健康安全。
疫情值岗期间,全体队员24小时留守医院,有些队员因伙食口味甜咸不适未曾习惯,陈建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主动想方设法,又担负起了队伍后勤保障的“粮草先锋官”,强化协调保障、满足餐食供应,眼看着队员们吃得好、吃得饱、吃得香,以更加昂扬饱满的精神头投入到战疫工作中,陈建文又笑了……
在保卫科所担负防疫的任务上,陈建文随时待命、主动听令,哪里需要去哪里,从黄码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持人,到现场引导员等,前后多轮次任务下来,陈建文都能做到防微杜渐,尽心尽责,万无一失、准确无遗。这还没完,每次现场忙碌后,陈建文还总是冲着队员一笑,喊上一句:大家伙辛苦了,都先走,我留下打扫战场哈!
安保队员、老班长侯艳:俯首“担当志” 甘为“孺子牛”
日来,在保卫科承担的医院第一道关卡,总能看到一位老同志俯首甘为、一线耕耘的忙碌身影,他,就是安保队员侯艳。
58岁的侯艳,是安保队伍里的老党员、老同志、老班长,还是安保队伍眼里的“老志愿兵”,心中的“兵王”,但更是广大年轻后辈心里的“老黄牛”、“孺子牛”。参加工作30多年来,侯艳对工作一直都是尽心尽责,一丝不苟,对待本职吃苦耐劳、苛求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不少同事都心生佩服。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侯艳一如既往,再次担起医院防疫一线工作的重任。战“疫”场上,他严格甄别入院人员,杜绝危险进入院区,始终战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吃住都在医院,确保突发疫情风险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岗的每天都坚持到最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值班室休息,平均每次比其他工作人员多战斗2小时。
侯艳用日复一日的工作,一点一滴的付出,书写出一名普通老队员应有境界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老同志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的初心,以点滴力量为助推医院奋力夺取抗疫胜利。
供稿:刘福添
初审:孙海涛
排版编辑(实习生):林于琳
文字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