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值班医生手记:“妈妈辛苦了,我爱你!”

2022-12-03 12:35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透工作主要面对的尿毒症患者,透析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一年365天,每周三次的见面是医患之间重要的“生命约定”。

归家路上,接到了急诊电话,再次踏上归途,已是夜色茫茫,10点到家空气里还隐约能闻到淡淡的蛋糕香味,看到孩子留给她的卡片,她眼泪夺眶而出,瞬间破防 

苏大附一院官微《值班医生手记》第六期

关注血液透析中心黄莺医生的故事

直行或调头,这不是选择题

18:00,黄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归心似箭的她匆忙收拾好东西,就往家赶。

今天,是宝贝儿的9周岁生日。作为医生,她总是无法陪他过一个完整的生日。想到早上出门前孩子眼里的期盼,黄莺心里不是不亏欠的。

行至半路,电话响起,来自医院急诊抢救室。“血透备班老师吗?外院刚转来一位33岁的尿毒症心衰高血钾的患者,需要请血透室急会诊。”

没有任何犹豫,黄莺在下一个路口果断调头,往医院赶去!

生命“重启”,今夜值得

患者33岁,独自一人在昆山打工。同事发现他突然呕吐咯血紧急送院。当地医院查肌酐2300umol/L,血压220/110mmHg,血钾7.5mmol/L,内科处理后立即转往苏大附一院寻求进一步救治。

黄莺到达抢救室时,患者刚做完心电图,正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皮肤粘膜晦暗,眼睑苍白。生命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患者的家属正从河南往苏州赶,可此时的他需要立即进行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准备。没有家属签字,病情却容不得耽搁,黄莺当机立断汇报行政总值班,开通绿色通道。

成功置管,制定透析处方。同时,护士瞿国美争分夺秒为他预冲好管路,即刻上机。随着血泵缓缓转动,患者渐渐平静,半小时后安然入睡。

一觉醒来,复查血钾4.1mmol/L,胸闷症状也明显改善。他说:好久没能这样舒服地睡一觉了,恶心呕吐胸闷躺不下去已经快一个月了,竟是得了尿毒症。

患者终于转危为安,黄莺和瞿国美都长舒一口气:一切努力没有白费,今夜,值得!

妈妈辛苦了,我爱你

再次回到家中,已是晚上10点,夜灯发出温暖的光,家里静悄悄的。

孩子们都睡了,这一声“生日快乐”该是又要迟到了,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蛋糕香味,黄莺突然感到了愧疚。

轻轻地打开灯,餐桌上放了一块蛋糕,旁边是孩子留给她的卡片,上面写道:妈妈辛苦了,我爱你!

42101669851311824

黄莺的眼泪夺眶而出,“也许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但是这么多年,家人们却一直如此包容理解,也给了我无穷的动力,去挽救更多的生命,完成医生的使命和职责。”

在这里,可以说“再见”

黄莺说,对于血透医护人员来说,这样的“缺席”再平常不过。急诊电话来时,他们可能是在下班的路上,可能正在与家人一起看电影,也可能是凌晨的睡梦中......

但面对生命救治,他们从来都没有“缺席”过。急性农药中毒、急性心衰、高钾血症、急性肾衰、肿瘤溶解综合征、内瘘堵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每当看到经过血透治疗,患者转危为安,他们内心涌起的职业自豪感,支撑着他们一路向前。

坚守,让平凡岗位闪耀“高光”。他们坚守在每一个急危重症患者的身边,更多时候,他们坚守在医院的血透室里,每天为近两百位患者开展治疗,也对他们道一声“再见”。

在医院,不常见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说“再见”,但在血透室,这一声“再见”,是提醒,更是关爱。血透工作主要面对的尿毒症患者,透析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一年365天,每周三次的见面是医患之间重要的“生命约定”。

“黄医生再见”

“再见,周三见!”

了解苏大附一院血透团队的故事

一生守护 血透人生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63491669851311873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生命的救治中,感谢全院5050名职工的父母、爱人、孩子,你们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每一个生命转危为安的背后也凝聚着你们的默默奉献,感恩,所有付出!

最后,迟到的祝福,送给可爱的孩子,生日快乐!

作者:血液透析中心 黄莺、党委办公室 邱浣敏

编辑:党委办公室 邱浣敏

审核:党委办公室、宣传统战处 范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苏大附一院,转危为安,血透室,尿毒症,血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