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卢奕教授对眼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做了总结,他指出,眼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对于年轻医生不单单是病例的分享、更是对病例诊疗思路的凝练,抓住重点,提炼关键信息,培养临床思维。
第十五届眼科临床病例讨论会从“心”开始,用心准备
11月27日,第十五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如约而至,用心筹办每一届临床病例讨论会的初心十五年未曾改变。为创造条件让更多医务工作者能参与眼科临床病例的讨论,今年会议首次采取全程线上直播的形式,各地、各院眼科专家及医生齐聚云端相会,线上参与人次高达3.20万;眼科医生们参会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线上线下讨论火热。
同心协力,其利断金
尽管许多专家不能亲临现场,会议安排也多有变动,但专家、教授们没有半点怨言,依然全力以赴,或将最优质的病例通过线上交流分享给大家,或全程线上参与并及时点评,给本届讨论会的每个病例提供了宝贵的诊疗思路、经验、教训和建议。院外、院内,外地、本地,相聚一堂,线上、线下一起头脑风暴,彼此学习,相互提升,扩展知识,开拓思维,会场氛围异常热烈!
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大会讲者一共给我们带来了16个精彩的病例,包括眼底学组5个,青光眼学组、白内障学组、眼眶病和眼肿瘤学组、视神经学组各2个,视光学组、小儿斜弱视学组和眼表学组各1个。这些病例中,有的病例拨开层层迷雾,探求真相;有的病例千回百转,柳暗花明。例如,中山眼科中心杨华胜教授团队的一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坐以待毙,还是绝地重生?”,给我们带来了警示和教训,对于眼部恶性肿瘤先手术还是先放化疗,决定了患者能否绝地重生。北京同仁医院的彭晓燕教授团队为我们分享了一例有趣的“捉虫”病例,给年轻医师传授宝贵的临床经验;其中,巧妙的医患沟通对关键病史信息的收集和疾病的诊疗避开了很多弯路。此外,还有许多讲者带来了遗传病相关的罕见病等,让年轻医生们学到了许多新的临床知识。病例汇报精彩纷呈,线下、线上舌枪唇战,专家教授们各抒己见,观点激情碰撞,给大家带来接连不断的学术盛宴。
谆谆教诲,铭记于心
德高望重的王文吉教授和褚仁远教授精彩的总结性点评和谆谆教诲升华了大会的主题。王教授强调,眼科医生对手术的选择应该更加谨慎、负责,要避免不巧当的手术对病情带来的雪上加霜。褚教授提出,做好“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临床医生和医疗措施发展的根本,年轻医生打好临床思维基本功非常重要。借用钱江教授在会场的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院的二位老教授就是我院的瑰宝”!
最后,卢奕教授对眼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做了总结,他指出,眼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对于年轻医生不单单是病例的分享、更是对病例诊疗思路的凝练,抓住重点,提炼关键信息,培养临床思维。共话学科前沿进展、拓展年轻医生思维,举办一年一度的疑难病例讨论会的初心将始终不变,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届眼科疑难病例讨论会。
供稿 | 眼科 荣先芳 孙杨
编辑 | 党委宣传部 占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