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刀亮相!肝癌治疗又添新“武器”!
纳米刀肝脏肿瘤消融手术在中大医院成功完成新“武器”登场!
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介入诊疗中心主任滕皋军教授团队,运用国外引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术中采用“新型国产纳米刀”,成功为一名肝脏肿瘤患者施行介入消融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肝脏肿瘤介入手术治疗又增添了一种新“武器”。
01 、病情复杂
据介绍,该患者是一名83岁的男性病人,因“厌油、食欲下降伴小便黄染一月余”入院,外院核磁共振检查显示为肝脏右叶异常信号,胆管癌可能,肝右叶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疑似胆管癌;PET-CT显示病灶SUV明显升高,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穿刺活检考虑胆管癌。
常规手术风险大
滕皋军院士及团队会诊后分析指出,患者罹患肝内胆管癌,高龄且病情复杂,有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且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局限性重度狭窄,肿瘤毗邻肝静脉及门静脉,行常规肿瘤切除手术或者微波消融手术有较大风险或难以完全消融。
纳米刀消融好处多
纳米刀肿瘤消融治疗是肿瘤消融技术中一种新型的、高精尖的技术,不同于以往热消融技术的灭活机制,在进行组织选择性消融的同时,不受热沉效应影响,能够有效的保存靶组织内血管、神经、胆管、输尿管等重要组织结构,从而使肿瘤的灭活更加彻底、精准。
02 、精湛施术
11月14日,滕皋军院士带领并指导团队为该名患者施行了纳米刀肿瘤消融手术。
患者仰卧位受针,肿瘤最大径3厘米,沿边缘布针,间隔2厘米且两两平行,消融针针尖暴露1.5厘米,确保消融区域完全包裹肿瘤后,开始进行消融。消融过程中,设备能量场稳定,电压几乎无衰减,电流稳定上升,共用时十余分钟,消融顺利完成,最后退针,进行CT增强扫描,肿瘤呈低密度,周围可见气化影,手术宣告顺利成功。11月25日,患者康复出院。
术前、术后影像图
03、治疗新方式
滕皋军院士表示,不可逆电穿孔技术是肿瘤消融最前沿的治疗手段,该技术为无法使用如切除、热消融等传统手术方式的特殊部位癌症,如肝门胆管、胰头等部位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研究表明,陡脉冲技术还可联合免疫治疗及放化疗,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这不仅为临床治疗增添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新选择,让更多的肿瘤患者从中受益。
温馨提醒:
【 小编团队 】
策划、审核|程守勤
编排|刘敏
校对|王倩
中大医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