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机构接连造假?国家卫健委回应

2022
11/30

+
分享
评论
赛柏蓝器械
A-
A+

原本的核酸检测常规市场并不能承受如此大体量的业务规模,待回归常态,现有市场规模将会急剧收缩,因疫情而盲目扩大的庞大产能和人员也难以消化吸收。

9401669765404497

图| 中国网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撰文 |  秦酒 东台

11月2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举行。对于近期有核酸检测机构因为造假等行为被严肃处理的事件,国家卫健委回应:

“对于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历来严格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同时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今年以来,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都在对检测机构的监管中发现了检测机构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而且都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连日来,核酸检测深陷舆论漩涡,而深圳核子基因则是漩涡中的漩涡。

01 违规不断,「扩张」不断?

11月25日,兰州市卫健委一则通报成为舆论焦点。

通报内容显示,11月24日1时许,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工作人员误将个别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名单信息录入阴性人员信息包中上传至工作系统,使个别待转运人员健康码显示核酸检测阴性。兰州卫健委表示,将对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予以严肃处理。

49301669765405229

企查查显示,这家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下称“兰州华曦”)成立仅仅3个多月。就在一年多以前,兰州华曦的兄弟公司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下称“济南华曦”),因核酸检测造假被河北省邢台市卫健委通报。

观察发现,自2020年开始,核子华曦相关的实验室曾多次被处罚。

99651669765405283

这些涉事公司的母公司为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核子基因),创始人为张核子。 工商资料显示:核子基因旗下的30余家医学检验实验室,实际控制人都是张核子,张姗姗则担任了其中十余家的监事。

2022年至今,核子基因相继开设了16家医学检验实验室,其中8家是10月成立的。

据“核子基因集团”公众号显示,1990年,张核子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批DNA鉴定研究生。毕业后深圳市公安局以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到深圳市公安局工作,筹办中国最早的DNA鉴定中心。 

后离开公安局自主创业,成立深圳市红石别墅装饰公司。2012年成立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张核子成立广东华曦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建立第一个具有司法鉴定许可证资质的实验室。

张核子曾说:“现在做基因检测的公司俯拾即是,但是现今市场其实只有两类公司,3%是靠谱的,97%都是不靠谱的,我只做3%。”

02 赛道“人满为患”,应收账款大幅增长

一场疫情让核酸检测这个细分赛道瞬时成为人满为患的“广场”,拥挤之下 ,检测水平也变得参差不齐。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7地1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通报或处罚,涉及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呼和浩特、云南昆明、甘肃兰州等地。

今年6月以来,国家层面连续发布文件,强化核酸检测监管,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6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将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规范样本采集、保存和转运管理,强化核酸检测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应急状态下核酸检测机构监管等方面全链条监管核酸检测,并将通过设立核酸检测机构准入退出机制“红绿灯”,对亮“红灯”检测机构直接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6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将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突然“膨胀”的赛道,源于巨大需求的吸引。

自2020年以来,作为承担核酸检测任务的重要成员,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地位大幅跃升,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东方证券数据统计,我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132亿元,同比+9.1%,根据 CBinsights预测,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6亿元,呈快速增长趋势。企查查数据显示, 我国现存医学检测相关企业1702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医学检测相关企业约145家,企业投入持续增大。

以头部企业为例,2022年前三季度,迪安诊断实现营收156.30亿元,同比增长67.37%;实现归母净利润24.28亿元,同比增长96.94%。业绩大幅提升主要源于检验业务量增长。

数据显示,诊断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实现营收98.75亿元,同比增长117%,剔除新冠业务收入为34.85亿元,同比增长20%。可以看出,新冠业务增长明显快于常规业务,是营收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

对比2019年,迪安诊断全年营收84.53亿元,归母净利润3.47亿元。疫情“黑天鹅”飞来后,在较大基数的基础上,迪安诊断利润成绩单上的数字翻了几倍。

另一家龙头企业金域医学,也在今年实现较大业绩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金域医学营业收入122.08亿元,同比增长41.67%;归母净利润24.48亿元,同比增长46.41%。检验需求增加同样是导致金域医学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但百亿营收的背后,真实数据却并没有看上去那样乐观。

相关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迪安诊断应收账款升至107.54亿元,同比增长71.02%。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也达到了74.33亿元,占同期营收的60%。

从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来看,2019年迪安诊断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30.98%,2022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提升至51.15%。

据观察,应收账款的大幅增长,广泛存在于经营新冠检测相关试剂、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企业中。

多家企业回应称,应收账款现状基本与业务模式特征和收入规模增长匹配,由于应收账款主要来自于医疗机构和政府,坏账风险较低,整体坏账风险可控。不过,也有媒体报道,部分企业面临较大回款压力,少数小企业现金流风险较大。

除新冠检测收入外,头部企业常规业务近两年也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迪安诊断剔除新冠业务后的诊断服务业务收入为40.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97%,较2019年同期增长37.69%。

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原本的核酸检测常规市场并不能承受如此大体量的业务规模,待回归常态,现有市场规模将会急剧收缩,因疫情而盲目扩大的庞大产能和人员也难以消化吸收。

一旦赚得盆满钵满的风光无法持续,如何“迫降”便是摆在这些企业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实验室,核酸,机构,检测,企业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