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更多临床研究证据积累,特别是新的HBV治愈药物和治疗方法出现,对于CHB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还会不断更新。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坏死、有效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从而减少肝硬化相关并发症、降低肝细胞癌(HCC)和肝病相关死亡。
在“慢性乙型肝炎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证” 专题研讨会暨《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年11期重点号组稿会中,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庄辉院士解读了《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肝胆相照平台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国际上对于扩大CHB治疗的认识
在2022年11月美国乙型肝炎基金会召开的扩大CHB治疗报告会上,提出了2022年治疗CHB患者的标准为:1)HBV DNA阳性(有HCC、肝硬化、肝移植甚至死亡的风险);2)有传播风险;3)产生歧视;4)影响生活质量;5)导致HBV母婴传播。即“全治策略”(“Treat All”)。
提出治疗所有HBV DNA阳性患者的依据
1)尽管有30年研究,但全球每年仍有80万例CHB相关肝病死亡,即每分钟死亡2例;
2)消除乙型肝炎目标并不比10年前更接近;
3)近10年来CHB诊治无明显改变,说明现有的CHB指南/指导的标准复杂是治疗和消除乙肝的障碍;
4)CHB患者报告的预后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HBV DNA水平有关;
5)乙型肝炎歧视;
6)发生HCC风险是从HBV DNA整合开始,ALT升高可增加HCC风险,早治疗可减少整合和降低整合子的活性;
7)HBV是血液传播的病毒,病毒水平低,传染性低,没有病毒就没有传染性;
8)1/3 ALT低水平但HBV复制高的免疫耐受期患者有显著的肝纤维化;
9)1/4的CHB患者存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会明显增加HCC的风险;
10)1/6的HBV患者因嗜酒有发生酒精性肝病风险,酒精性肝病可增加HCC和肝硬化风险;
11)年轻时,即在发展为免疫耐受或免疫耗竭前,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最好;
12)治疗所有HBV DNA阳性的患者符合成本效益,并可节约成本。
免疫耐受期和不确定期患者也应该进行治疗,理由如下
1)通过早期治疗可以减少HBV整合,降低HCC风险;
2)通过抑制HBV DNA不仅可以降低HCC的风险,还可以降低潜在的肝损伤;
3)“免疫耐受”患者以后将发展为免疫活动期肝病,其风险最高,为什么不通过治疗缩短病程,该治疗安全且无耐药;
4)减少水平和垂直传播;
5)简化治疗策略可达到消除乙型肝炎目标:全检全治;
6)减少歧视;
7)提高生活质量。
《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解读
推荐意见1:对一般人群,特别是HBV高危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静脉药瘾者、HBV感染者的性伴侣和家庭接触者、孕妇、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治疗者等应进行HBsAg筛查,做到应筛尽筛。
推荐意见2:对HBsAg阳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采用高灵敏实时定量PCR检测HBV DNA(检测下限为10~20 IU/ml)。
推荐意见3: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ALT持续高于治疗阈值(男性30 U/L、女性19 U/L),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1955年国际上制定了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正常上限值(ULN)为40 U/L。其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ALT正常值所参考的 “健康人群” 主要是医学生、供血员等,其所谓的 “健康”只是无已知疾病,并非是真正健康人群,一些影响ALT的因素未被纳入;
2)肝脏健康状态未经肝活检证实,且当时部分肝病的诊断概念尚未建立:尚未发现HBV、HCV等 ,也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概念;
3)参考人群中很可能有肝炎病毒感染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等ALT升高的人群;
4)后来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以影响ALT水平,而这些因素在当时并未纳入考量:如BMI、年龄、性别、酒精摄入、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重体力劳动、饮食和生活习惯、营养、身体代谢情况、用药情况、脂类或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以及患者是否接受血液透析等。
因此,此正常值上限可能被高估。
我国ALT参考区间(正常值范围)如下:
1)1990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编写了《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1997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成人5~40 U/L;
3)2006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2015年第4版,建议ALT正常值范围为男性5~40 U/L、女性5~35 U/L;
4)2010年初,开展多中心研究,制定ALT参考区间为男性9~50 U/L、女性7~40 U/L;
5)2020年10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5版:男性9~50 U/L、女性7~40 U/L。
虽然2010年的参考区间是经过多中心研究制定,但是仍有很多影响ALT水平的因素考虑不全且未作肝活检或无创检查(图1)。
图1 影响ALT水平的因素(图片引自幻灯)
2002年意大利Prati 等[1]对6835名于1995~1999年初次供血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建议ALT ULN为男性30 U/L、女性19 U/L。2010 年,韩国Lee等[2]对肝活检证明肝脏正常的1105 名 (男643名,女462名) 健康个体进行分析,建议ALT ULN为男性35 U/L、女性26 U/L。越来越多的国外CHB指南采用Prati等的ALT ULN(图2)。
图2 各国指南中推荐的ALT ULN(图片引自幻灯)
此外,中国、德国和美国的研究均发现,CHB患者中,ALT高正常值的患者较ALT低正常值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明显肝组织学病变(图3)。我国一项对327例HBeAg阴性CHB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ALT>20 U/L正常值患者肝脏有显著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风险高于<20 U/L患者[3](图4)。韩国[4]一项研究纳入94 533名男性和47 522名女性医保人群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ALT高正常值患者的肝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高于低正常值患者。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显示[5]:ALT高正常值患者发生并发症和HCC的危险性高于低正常值患者。
图3 ALT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明显肝组织学病变(图片引自幻灯)
图4 ALT高正常值组 (20 U/L) 有显著肝纤维化率高于低正常值组 (20 U/L)(图片引自幻灯)
美国对实验室数据库中有2次HBV检测结果的89 259例CHB患者进行分析[6]。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在逐步简化治疗标准后,分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比例,结果显示,HBV DNA可检测到即治疗策略可使87.2%CHB达到治疗标准,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治疗率。扩大CHB治疗可增加治疗例数、减少肝病相关死亡、降低失代偿期肝硬化和HCC发病率(图6)。
图5 逐步简化治疗标准,符合治疗标准的CHB患者比例(图片引自幻灯)
图6 扩大CHB治疗的优势(图片引自幻灯)
推荐意见4: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者,无论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抗病毒治疗:(1)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2)年龄>30岁;(3)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G≥2)或纤维化(F≥2)。
我国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血清HBV DNA阳性、ALT正常,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者,建议抗病毒治疗”。但近期较多研究和已发布的国外指南均指出,有HBV相关肝硬化或HCC家族史或年龄> 30岁,分别是疾病进展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符合其中之一者即可作为启动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而不需两者兼备(图7)。EASL指南中也提出,慢性HBV感染的患者只要有HCC或肝硬化家族史,即使没有典型的治疗指征也可以治疗。
图7 各国《乙肝指南》对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治疗是否需兼备年龄和家族史的建议(图片引自幻灯)
中国台湾一项研究显示[7]:30岁以上CHB患者发生HCC风险明显升高。我国广西报告[8]:30岁以上CHB患者发生HCC风险升高。韩国报告[9]:30岁以上CHB患者HCC、死亡或肝移植发生率升高。中国台湾和大陆及美国均报告,30岁以上人群HCC、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死亡率明显升高(图8)。
图8 30岁以上人群肝硬化和HCC死亡升高(图片引自幻灯)
推荐意见5:对于随访1年以上,HBV DNA和ALT模式难以确定且未经治疗的“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分为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控制期(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和再活动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4期。部分患者无法明确归于上述4期,故被称为“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EASL指南、美国ACGH流程均明确提出“不确定期”概念。中国大陆和台湾及美国报告:不确定患者占27.8%~50.9%。我国南京对4759例慢性HBV感染者(2016.1~2020.8)按“AASLD 2018年乙肝指导”分期,不确定期患者占27.8%;我国对791例随访6个月检测ALT 2次以上并经肝活检的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期分布显示,不确定期患者占37.4%。美国报告不确定期患者占50.9%。“不确定期”的CHB疾病进展的风险仍然较高。因此对于这类人群,也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见6:对于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但仍存在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换用或加用强效低耐药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或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或者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
总 结
随着更多临床研究证据积累,特别是新的HBV治愈药物和治疗方法出现,对于CHB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还会不断更新。扩大对CHB患者的诊治,将有助于减少HBV相关的肝病和死亡,并最终实现于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专家简介
庄辉 院士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免疫控制乙型肝炎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
现任亚太区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获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2项、新药证书3项
获卫生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发表论文700余篇,参编英文专著5册、中文专著30册,译著1册
参考文献
1. Prat D, et al. Ann Inter Med, 2002,137(1):1-10.
2. Lee JK, et al. Hepatology, 2010, 51(5):1577-1583.
3. Duan M, et al. Hepatol Int, 2021, 15(2): 318-327.
4. Kim HC, et al. BMJ, 2004, 328 8(7446):983.
5. Yuen MF, et al. Gut, 2005, 54(11):1610-1614.
6. Wong R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22 May 20:ciac495.doi:10.1093/cid/ciac385.
7. Beasley RP. Cancer, 1988, 61(10): 1942-1956.
8. Fang ZL,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8, 103(9): 2254-2262.
9. Choi GH,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9, 50(2):215-226.
作者/肝胆相照平台 审校/庄辉院士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