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了哪里?
“ 互联网+” 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绝好机会。互联网技术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主要在于利用技术手段实现“ 线上” 和“ 线下” 的有机结合, 通过打通供需之间的信息渠道、缩小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 有效破解传统养老服务模式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互联网+” 养老服务新模式可以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搭建信息桥梁, 使养老服务供求匹配更加精准。借助“ 互联网+” 手段可以构建区域内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 以便对复杂分散的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分类识别和处理, 对养老服务供给进行细化和有效整合, 减少无效供给,提高日常护理、陪同就医、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 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针对性, 从而破解供求错位矛盾。
第二: 在“ 互联网+” 发展模式下, 可以大大缩短供给和需求之间交易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提高服务效率, 为老年人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也就是说, 这种“ 互联网+养老” 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低成本和便捷的优势, 为老年人享有中低成本的养老服务提供可能。除此之外, 这种模式还可以通过虚拟养老院等方式使养老机构摆脱来自床位、硬件设施等方面的约束, 将更多资金和精力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等软件方面, 逐步走出养老服务业长期面临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自身经营性困境,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养老服务品牌, 提升养老服务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 互联网+” 养老服务模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带动下, 互联网技术和养老服务实现有效融合,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化解。
第三:在“ 互联网+” 养老服务模式下, 可以明确政府责任边界, 借助大数据平台, 有效调动社会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方式。首先, 要理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责任边界, 能由市场完成的工作应当交由市场来做, 政府的主要责任是搭建养老服务数据平台, 制订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估标准, 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 使养老服务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其次, 借助对养老服务的大数据分析, 可以不断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程度; 最后, 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对大数据分析, 找准自己的投资方向和重点, 使更多社会资源投向养老服务领域, 使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得到优化配置, 供给和需求之间逐步达 到良性均衡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