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一旦感觉到下肢麻木、刺痛、脚底有踩棉花感,以及足部出现发凉、肤色发暗、色素沉着、下肢行走间歇性疼痛、夜间针刺样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近日,医院血管外科接诊了一名糖尿病足患者,该患者患有糖尿病十余年,天气一冷就会感觉脚发凉,总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用取暖器给脚部取暖。有一次看着电视便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贴着取暖器的左脚趾尖处发黑,由于脚趾没有明显痛感便没有在意。
十多天后,他忽然发现趾尖发黑部分开始流脓,才焦急地来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糖尿病足合并严重感染,经过医院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总算保住了脚趾。
据燕达医院血管外科专家介绍说,受寒冷空气的影响,每年的冬季都是糖尿病足发病的高峰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多加防护。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深层组织破坏,其致残率极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带来巨大威胁。
糖尿病足有哪些临床表现?
足趾溃疡、坏疽和感染、下肢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沉重感麻木是糖尿病足典型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患者要密切观察足部皮肤的色泽、温度和外部状况变化,一旦发现足部皮肤变白、变暗,或出现斑纹,或足部有红肿、水肿、水泡、挤压伤、抓伤等,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因为这很可能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征兆。
糖尿病足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有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而大多数发生的足溃疡最终引发大约85%的截肢。
糖尿病足怎样预防?
据血管外科专家介绍,糖尿病足一般分为6个级别:
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趾、足跟或前足背等局限性坏疽;
5级:全足坏疽。
也就是说,糖尿病足的病情是进展性的,如果早期能够正确预防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免于截肢。所以,预防糖尿病足要做好以下五方面:
第一、做好脚部护理工作。要穿松、宽、软的布鞋或透气的皮鞋;每日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洗脚,水的温度不超过40℃;预防脚癣及冻伤等。
第二、定期检查双脚。每日仔细检查脚上是否有擦伤、裂伤、水疱等,预防脚部感染。
第三、正确使用取暖设施。平时可用袜子或毛毯包裹保温,如环境太过寒冷,要调节好取暖设备的温度,保持适当距离,也不要取暖太长时间。
第四、促进血液循环。冬季虽然寒冷,也要适度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五、定期检查下肢动脉。糖尿病一经诊断,即应完善下肢动脉超声检查,了解下肢血管情况。如下肢动脉血流通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建议每年行1~2次血管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CT动脉造影或介入动脉造影检查。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感觉到下肢麻木、刺痛、脚底有踩棉花感,以及足部出现发凉、肤色发暗、色素沉着、下肢行走间歇性疼痛、夜间针刺样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