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医院管理者要对数据认真分类分析,抓住关键的少数,找出那些能给医院带来80%问题的20%的关键原因。
作者/李涛(医院管理教授)
文章来源/厚立医视野
二八定律,又叫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二八定律同样适用于医院管理问题的分析,即“系统中80%的问题出现源于20%的主要问题,这20%的主要问题中的80%是系统性问题”。早在1937年,毛主席的《矛盾论》中就提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论述。
#01北京堵车现象矛盾分析
北京可能是中国最堵的城市,没有之一,号称“首堵”,从二环修到六环也没有解决堵车问题,其中最堵的是二环,几乎随时都在堵车。
用二环作为一个系统分析,有三个主要矛盾:
1、环路入口和出口的距离太近,导致环路上的车出不去,环路外的车进不来;2、西直门立交桥修得太复杂,没有起到导流的作用;3、环路之间缺乏东西两横和南北两纵的快速路,导致从北到南必须上环路,从西到东也必须上环路,加重了环路的负担。
从这三个主要矛盾来看,新建环路的设计按照新的标准,解决了前两个矛盾,理论上来说,三环、四环不应再出现堵车现象,但事实情况是依然堵,因此,第三个矛盾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古城的原因,两横两纵的快速路是无法修建的,加上央企和国家机关也不可能搬到城外(除北京市政府到通州外),因此这是一个无解的系统性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另启炉灶,将央企和国家机关整体搬迁至新建设的雄安。否则长此以往,堵车带来的各种资源浪费可能比建设5个雄安还多。
#02急诊室就诊时间长案例分析
我们再来看医院“拥堵”的问题。
笔者在美国医院做运营管理时处理过一个流程再造案例——
某医院急诊室的平均等候时间为2.5小时,长的多达4小时,短的也有40多分钟。为了调查候诊时长的问题,笔者避开了周末,选择某个周二晚上,假装胸腹有疼痛的病人体验该医院急诊室的整个就医过程。
该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创伤急救中心,负责700万人口的急救任务,同时接收其他医院转来的急症病人。医院有3架救护直升机、5辆救护车,急诊室有7间病房和10间临时观察室。 当晚急诊值班医生共有3人,到11点为止,直升机送来4名病人(因从楼顶直接送入手术室,具体情况不明),救护车送来8名病人,自行驱车就诊病人30多名。
图源:厚立医视野
急诊室场景很像电视剧《急诊室》,医护都非常忙碌。笔者在完成保险填单后,足足等了1.5小时才“有幸”见到接诊的医生,接下来就是开化验单、抽血、拍X片等流程。笔者再次回到急诊室,又足足等了1个小时(可能是等检验检查结果)才被安排进入诊室。 进入诊室后,医生发现漏查了心肌酶谱,笔者又只能重新回到检验流程,虽然这次只用了10几分钟,但等了半小时才拿到结果。全部就医流程算下来花了约三个半小时,该医院急诊室候诊时长问题非常严重。 在完成实地暗访后,笔者又抽取了数据对急诊室病人进行分析,统计了去年10月份急诊室病人的类型(见图1),同时也做了病人数波动的箱线图(见图2),病人的转归情况分析(见图3),以及无效等待时间分析(见图4)。
图源:厚立医视野
图1:10月份急诊室以诊疗时间段的病人数统计
图源:厚立医视野
图2:10月份急诊室以诊疗时间段的病人数量的箱线图
图源:厚立医视野
图3:10月份急诊室就诊病人的转归情况分析
图源:厚立医视野
图4:5个诊疗过程的无效时间分析
最后分析了现有三类病人的等候时长(见图5),三类病人分别是非急症(过来开药的)、急症、和重症病人。重症病人一般是急救直升机或者急救车送来的病人。
图源:厚立医视野
图5:10月份急诊室三类病人的平均等候时长
当笔者把这些数据呈现到急诊室科主任和护士经理(Nurse Manager,护士长)面前的时候,他们惊呆了,他们知道等待时间长,但没想到会这么长。我告诉他们:病人真的很有耐性,虽然没有提出投诉或抱怨,但病人候诊时长问题必须要改进!
#03就诊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急诊室就诊流程的关键节点进行深入了解、问题分析,与相关医护人员共同梳理流程(见图6),总结出最主要的几个问题:1、病人分类没有详细的规范体系,全凭分诊台护士经验分诊;2、流程中无效往返时间太长,占据80%左右;3、辅助部门服务效率低下,急诊室就诊人次高峰在傍晚至深夜之间,但影像和检验等辅助部门人员排班不足,服务效率跟不上;4、值班医生排班不合理,高峰就医时段医生少,医生非常疲惫,效率低下;5、检查项目遗漏问题。
图源:厚立医视野
图6:改进前的急诊诊疗流程图
#04就诊流程再造措施
汇总分析结果后,笔者向院方提出了目前的流程设计不合理是最主要的矛盾,需要重新改造,改造之前要求完成两件事:1、病人分类需要整理出规范和标准,利用数据算法,设计在计算机程序中,当班护士录入信息后,计算机自动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疾病分类;2、有丰富经验的急诊医生参与,梳理出每个疾病分类需要的常规检查单,护士完成第1步后,自动为病人打印出来。 在完成上述的基础工作后,就开始重新设计流程(见图7),具体做法是:1、取消等待医生的首诊,强化分诊台的导流作用。护士根据输入信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分类和开单,让病人先进入检查和检验流程,等拿到检查检验结果后再找医生;2、医技部门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病人流量合理安排值班人员。
图源:厚立医视野
图7:改进后的急诊诊疗流程图
#05流程再造效果评估
重新设计和实施新流程后,病人的等待时间得到大幅下降。之后笔者又针对次要问题,如急诊室值班医生的排班进行优化,同时完善一些特殊症状下的检查项目的自动识别程序。 经过这些措施后,当年5月份和上年的结果对比,病人就诊时长下降非常明显(见图8),不但等候时间下降到80分钟(下降45%),而且医生也获得了更多休息时间,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图源:厚立医视野
图8:改进后的等待时间的同比分析
该医院急诊室就诊时长改进项目,不仅提高了医院看诊效率和病人体验感,该项目还获得了当年美国医疗改进委员会(IHI:Institute of Healthcare Improvement)的创新奖,成为急诊室流程再造的经典案例。 “二八定律”反映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二八定律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医院管理者要对数据认真分类分析,抓住关键的少数,找出那些能给医院带来80%问题的20%的关键原因,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主要矛盾上,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作者
备注:本文为厚立医视野原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