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会吸痰吗?

2022
11/27

+
分享
评论
中卫护研院
A-
A+

吸痰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认真地评估和判断病人的情况后, 及时给予护理措施, 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吸痰法对于护士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大家会发现,在我们每次为患者清除痰液时,是不是经常会碰到患者皱眉、躲闪、咬合吸痰管等一系列反抗式动作。那么我们如何减少吸痰时患者的不适感,降低吸痰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呢?

案例:

患者男,78岁,2020年4月10日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于4月11日,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经奋力抢救后,患者心电图呈窦性心律,约70次/每分,深昏迷状,呼吸机辅助呼吸,于4月13日意识逐渐好转为清醒状态,经试脱呼吸机后,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为80㎜Hg ,二氧化碳分压为30mmHg。遵医嘱停止使用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但拔出气管插管后患者一直主诉舌面、咽喉部疼痛,咳嗽时加重。经相关科室会诊后,发现口腔咽喉有很多出血点,考虑与气管插管及吸痰操作有关。直至4月30日患者仍旧主诉舌面、咽喉部位疼痛。我们回顾患者整个救治过程,患者情况危急,毫无疑问,为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性,吸痰是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那作为护士来说,我们如何减少吸痰时患者的不适感,降低吸痰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呢?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定义

吸痰法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方法

在第六版基础护理学中有明确的吸痰法流程,在第6条中对吸痰手法描述到:吸痰时。要左右旋转向上提拉,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充分吸尽,每次吸痰时间<15秒。

问题

该技术的操作流程及应用的原理、原则, 几乎所有的护士都熟练掌握, 但在实际操作中较多护士缺乏灵活性、手法死板, 吸痰效果差。比如吸痰时吸痰管不能第一时间准确到达痰液存留部位,会出现吸痰管负压吸取患者口腔、上颚、舌面、咽喉黏膜的情况。造成患者极大的不适感,轻者增加患者痛苦, 延长住院天数;重者延误抢救时机增加病死率。

解决办法

1、吸痰时机   

对于痰液粘稠患者,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吸痰前进行叩背,雾化等,以保障痰液得到充分的稀释,便于痰液到达较浅部位,使操作者能够快速、准确的吸出痰液 。   

2、吸痰手法

不带负压状态将吸痰管插入咽喉部位(10-15公分),然后打开负压,注意用捻发的动作,左右旋转吸痰管,并注意倾听吸痰时痰液抽吸时滋滋的声音,并保持深度不变,继续捻发式旋转吸痰管,直到痰液抽吸声音变小或者消失,说明此处痰液已经抽吸干净,然后旋转式向上提拉。

3、判断部位

吸痰过程,如果没有抽吸痰液时滋滋的声音,谨防吸痰管吸附患者上颚、舌面、咽喉等处的黏膜,应立即解除负压,重新调整吸痰管的位置,保证吸痰管到达痰液位置后,再给予负压吸引。

4、吸痰过程避免点头样吸痰法,即不能及时的抽吸痰液,反而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不适感。

5、吸痰人群

严格掌握吸痰指征,吸痰主要针对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及排痰者。所以对于能自行咳出痰液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自行排痰,不可简单式的使用吸痰法给予清除痰液。

小结:

吸痰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认真地评估和判断病人的情况后, 及时给予护理措施, 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护士操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护理与康复。希望我们都做个有心人,掌握操作技巧,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  

 (段秋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呼吸机,呼吸道,痰液,护士,痰管,护理,插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