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故事|与病毒“短兵相接” 他们从不退缩
在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24小时不停与时间赛跑,为保持生命绿色通道的畅通全力以赴;他们每日与病魔竞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生命冲锋陷阵。每一次与病魔“短兵相接”,他们从不退缩;无数次为生命冲锋陷阵,他们拼尽全力。他们就是重医附一院急诊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是医院不可推却的使命。我们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本意也在于此。”重医附一院党委书记许平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重医附一院党委发出“党旗飘扬、先锋有我”,坚决打赢新冠疫情歼灭战攻坚行动的倡议,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响应,义无反顾冲向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以大爱诠释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10分钟内送来两名心脏骤停患者 医护全体出动紧急抢救
11月19日下午1点多,重医附一院急诊科抢救室在10分钟内收治了2名心脏骤停患者。一时间,急诊科当班的十几名医护人员集体出动参与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一场拯救生命的大决战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急诊科副主任刘琼教授、组长医生余应喜教授现场指挥,6名护士分成两组给2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急诊科医生黄龙祥、王曦在给第1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又紧接着给第2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医护人员全副武装救治患者
紧急抢救17分钟后,第1名患者大动脉搏动恢复,意识有所恢复;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于下午3点多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因导尿困难,泌尿外科医生紧急会诊为第2名患者安置尿管。消化内科医生也赶到抢救室参与抢救。25分钟后,该患者出现室颤,陈琳护士立即实施除颤,1点56分,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医护人员们接着进行机械通气、纠酸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等抢救措施,第2名患者生命体征也终于趋于稳定……
急诊科护士站
历经3个多小时的大抢救,医护人员终于将2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松了一口气后,大家才发现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透了。
“在急诊科,像这样疾风骤雨般的抢救随时可能发生。”刘琼副主任说道,“疫情发生以来,急诊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翻倍增加,无论是接诊高风险区患者、密接患者,还是抢救急重症患者,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从未退缩,大家团结协作、共同担当,一如既往全力以赴。我为我的团队感到骄傲!”
一天穿脱防护服40余次 120出诊24小时不停
院前急救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部分。120铃声一响,重医附一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和驾驶员迅速响应,争分夺秒赶赴现场,执行急救任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院前急救任务成倍增加。组长医生余应喜教授介绍,疫情期间,120医护人员要穿三级防护服出诊,急救车每次执行任务回来都要消杀。为了保质保量完成120急救任务,医院现在配备2辆负压急救车,经常是车子刚消杀完,就又要立即出发。而最忙碌的时候,医护人员几乎每天出诊近20次,也就是一天要穿脱防护服40次。
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随120急救车出诊
“大多数病人情况都相当危急,我们必须时刻打足精神,全力以赴。”急诊医生陆梦霖讲起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急救。11月17日凌晨,一位在半个月前做了腭咽成形手术的患者在家呕血1小时,伴心慌乏力,全身冷汗,于是拨打120急救电话。医护人员到达患者家中时发现其出血量很大,随时有休克的危险,需要立即转到医院治疗。
患者住的小区是典型的山城地形,有很多梯梯坎坎,再加上小区多个通道封控,救护车无法开到楼栋下面转运患者。于是,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边安抚惊慌失措的家属,一边与小区保安一起抬着担架在漆黑的夜里爬坡过坎,将患者安全转运到120车上。
深夜转运患者
“当时下着雨,回到车上,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最后这名患者转到了我们急诊科,紧急给予止血对症处理,病情相对平稳后收治入院。” 陆梦霖医生说,“患者成功获救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再苦再累都值得!”
除了身体上的救治,患者更需要心灵上的帮助和安慰。急诊护理抢救组长张克标讲起了近期120出诊遇到的一名患者。该患者从青海飞到重庆打算看眼病,没想到遇到疫情爆发,多个区域社会面管控,再加上健康码变成红码,自己又出现疫情危险。多种因素困扰下病情加剧,于是他打了120急救电话。
将患者转运到急诊科
医护人员到达的时候,患者孤身一人,情绪非常低落。120医生陆梦霖和护士陈家玉不停地安慰他,给他讲重庆的防疫政策,让他不用担心。接回急诊科后,在刘琼副主任和余应喜组长医生的积极协调下,门诊眼科医生在急诊为患者诊治。随后,护士长周素梅及护理抢救组长张克标为他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将其转运至酒店进行医学观察,并对患者后续门诊随访进行了宣教。
张克标说:“疫情期间,患者面临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力量去帮助。”
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我们的背后是重医附一院
关爱不是单向付出,是双向奔赴。急诊医生何岸一直留着一个千纸鹤。他说,那是有一次在医院急诊科,自己穿着防护服准备上120急救车出诊,一位素未蒙面的大姐递给他的,那位大姐说你们去保护别人,让千纸鹤保护你们。
你们去保护别人 让千纸鹤保护你们
除了患者的理解,还有同事间的相互关爱与扶持。急诊科医生岳雨说:“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我们的背后是重医附一院。疫情以来,医院和科室的领导和我们一起坚守,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刘琼副主任将医院安排的酒店房间让给了我们,自己一直吃住在办公室;当我们工作量增大,感觉有点吃不消时,医院在人力资源本就十分紧张情况下给我们增派了人手;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从身边的同事身上看到了韧劲和坚持,大家相互鼓励打气,相信一定能挺过难关!”
拼尽全力去救治,感同身受去安慰,相互鼓励与扶持。在这抗击疫情最吃劲、最紧要、最关键的时刻,重医附一院人的勇气、奉献、友爱和温暖一直都在。今天的负重前行是为了明天的岁月静好,我们相信寒冬终将过去,春暖花开不会太远!
撰稿 | 龙利蓉 图片 | 急诊科 编辑 | 李丹 审核 | 刘琼 周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