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1年皮肤肿瘤领域涌现了一批优秀临床及基础研究,呈井喷之势。
# 皮肤肿瘤 #
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
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皮肤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上主要分为黑素细胞性和非黑素细胞性肿瘤两大类。2021年度中国学者在皮肤肿瘤诊治各方面均取得重要进步,在手术治疗、免疫治疗、早期筛查等方面积累了皮肤肿瘤治疗的“中国经验”。本报告旨在对2021年国内学者在皮肤肿瘤领域所做的贡献进行总结,以期推动皮肤肿瘤学科发展。
1. 黑色素瘤新辅助免疫治疗
检查点阻断免疫疗法(CBI)作为黑色素瘤患者系统治疗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现代黑色素瘤治疗。已有临床证据证明免疫疗法特别是检查点阻断剂对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疗效显著。在高危可切除黑色素瘤患者中,药物用于辅助治疗时,生存率有所提高。目前新辅助化疗已被广为接受应用于各类恶性肿瘤的术前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因而能否对于高危可切除黑色素瘤患者采用新辅助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早期的研究显示应用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显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初步试验中,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按计划完成手术切除,但仍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最佳的给药方案和时间。随着最近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三联疗法(联合BRAF/MEK抑制和PD-1阻断)的批准,希望未来在新辅助治疗中也能使用三联疗法治疗BRAF突变性黑色素瘤的试验。
2.人工智能技术在检测皮肤癌中应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癌也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死亡率较高。皮肤癌主要分为黑色素瘤皮肤癌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其中黑色素瘤发病率较低但预后差,只有早期诊断并获得有效治疗时才可能治愈,一旦转移预后极差。绝大多数皮肤癌属于非黑色素瘤类,例如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这类肿瘤很少发生转移,与黑色素瘤相比,治疗相对比较容易。因此正确、早期诊断皮肤癌意义重大。 目前,医生主要通过活检和全面体检以明确诊断以及肿瘤的分级分期,对医生经验的依赖程度高,对医生的分析能力和工作强度是一个挑战,医生间和地区间的不均衡性显著。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技术(AI)对于诊断皮肤癌以及相关肿瘤的临床决策系统具有智能、快速、多维度的特点,相关研究正在快速开展。
3.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免疫治疗前景
最近,随着免疫制剂的发展,免疫治疗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中的治疗前景值得期待。FDA近期已批准几种免疫制剂用于治疗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以及Merkel细胞癌。虽然FDA批准的药物适应症可能进一步扩大,但是对于这类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以及晚期非黑色素瘤细胞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虽然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总体死亡率较低,但其发病率高,死亡的人数与黑色素瘤相当。经标准手术及放疗后,BCC和SCC少见复发转移,MCC是最具侵袭性的NMSC,约1/3的患者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复发或转移NMSC,需要系统治疗。 近年来,受益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相关药物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但是需要重点监控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试验的目标应是明确免疫治疗NMSC的最佳方案,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毒性及免疫不良反应。
4.皮肤癌相关肿瘤标记物的探索
皮肤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组织病理活检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且耗时相对较长,可能出现切口感染等问题,因此发现新的诊断性生物标记物越来越重要。皮肤癌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及早发现,大多数皮肤癌是可以治愈的。基于对皮肤癌发病机制的分子途径的进一步了解,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皮肤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且与活检病理结果相近。可对皮肤病灶的化合物进行非侵入性局部采样和分析,由于其预期的低成本和易于采样,已成为皮肤癌诊断的新选择。这些化合物包括脂质代谢产物、小分子蛋白、RNA小分子等。 然而,尽管越来越多的分子被认为是皮肤癌的生物标志物,但并未被临床广为应用,需要进一步探索应用。一些生物标志物与皮肤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除了将这类标志物用于早期皮肤癌诊断,未来可能用于发掘潜在治疗靶点。
5.探索精准医学应用于皮肤肿瘤
虽然针对皮肤癌的药物研究及新诊断方法不断涌现,但皮肤癌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仍逐年上升。随着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越来越多新型药物及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以黑色素瘤治疗为例,约25%晚期黑素瘤患者存在BRAF基因突变,其中V600E是最常见的突变,BRAF和MEK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对于BRAF V600突变黑色素瘤患者的长期治疗疗效显著,因此目前临床工作中BRAF突变的分子检测是确定治疗过程中的必要任务。随着未来ctDNA检测等技术的不断进展,有望成为早期治疗监测以及预后判断的工具。 预计在这个精准医疗的时代,未来对皮肤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相结合,将对皮肤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总结
皮肤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1年皮肤肿瘤领域涌现了一批优秀临床及基础研究,呈井喷之势。未来的皮肤肿瘤治疗将围绕个体化、精准化以及智能化进行,探索最佳的治疗模式。相信随着肿瘤学、药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未来必将为皮肤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机遇。
【主编】
商冠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副主编】
邓列华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姜祎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施惠娟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曲国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韩秀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包俊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 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姜 宏 吉林省肿瘤医院
李 涛 浙江省肿瘤医院
齐瑞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汤红峰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童 璐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万春雷 赣南医学院
王 强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王玉名 辽宁省肿瘤医院
夏铁男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徐学政 湖南省肿瘤医院
杨吉龙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张桂英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
参考文献
[1] Guo W, Wang H, Li C. Signal pathways of melanoma and targeted therapy.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1 Dec 20;6(1):424.
[2] An L, Zhang P, Shen W, Yi X, Yin W, Jiang R, Xiao C. A sulfur dioxide polymer prodrug showing combined effect with doxorubicin in combating subcutaneous and metastatic melanoma. Bioact Mater. 2020 Nov 10;6(5):1365-1374.
[3] Yang SH, Liu CT, Hong CQ, Huang ZY, Wang HZ, Wei LF, Lin YW, Guo HP, Peng YH, Xu YW. Autoantibodies against p53, MMP-7, and Hsp70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Detection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Dis Markers. 2021 Jul 10;2021:5592693.
[4]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肿瘤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肿瘤学组. 皮肤基底细胞癌诊疗专家共识(2021)[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9):757-764.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影像学组. 常见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皮肤镜特征与组织病理表现的对应关系专家共识[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1):10-18.
[6] Menzies AM, Scolyer RA, Long GV.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in Melanoma - The New Frontier. Clin Cancer Res. 2021. 27(15): 4133-4135.
[7] Takiddin A, Schneider J, Yang Y, Abd-Alrazaq A, Househ 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kin Cancer Detection: Scoping Review. J Med Internet Res. 2021. 23(11): e22934.
[8] Stonesifer CJ, Djavid AR, Grimes JM, et al.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in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A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Front Oncol. 2021. 11: 734354.
[9] Trager MH, Geskin LJ, Samie FH, Liu L. Biomarkers in melanoma and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prevention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Exp Dermatol. 2022. 31(1): 4-12.
[10] Varrone F, Mandrich L, Caputo E. Melanoma Immunotherapy and Precision Medicine in the Era of Tumor Micro-Tissue Engineering: 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Going. Cancers (Basel). 2021. 13(2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