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包括心电监护报警管理的意义,心电监护报警管理制度、如何设置报警值、报警处理原则、误报警的识别及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及处理等,提高判断和应急能力。
护士你快来看看,监护仪怎么总是报警?护士、护士,快来看看病人吧,监护仪呈直线了…….在我们外科,监护仪使用非常频繁,使用过程中免不了出现种种问题,作为“侦察兵“的护士该如何处置呢?
心电监护是通过显示屏连续观察监测心脏电活动情况的一种无创监测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能及时的反应患者在心率、呼吸、血压、脉搏、心电波形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医护人员,便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临床工作中心电监护受到外部环境、内在机械性能以及人工操作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心电监护结果与患者的真实心电情况不符,给诊断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影响心电监护工作的因素
电极接触不良或脱落 造成电极接触不良或者脱落的原因是多种:一是由于电极的质量存在缺陷;二是患者皮肤问题导致电极与皮肤的接触紧密度不够;三是电极接触到患者皮肤表面存留死皮细胞;四是由于外界的影响造成电极松动或脱离患者。患者的身体移动或者情绪波动 一般情况下心电监护所诊断的结果是患者心电变化情况的真实反映,但是如果患者出现较大程度的身体移动或者情绪出现强烈波动时就会干扰心电监护,造成影像图像不清晰、心电图基线不稳的现象。而此时获得心电图形诊断结果可能会造成一种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患者身体躯干的移动会对心电监护仪器产生干扰,当身体移动会心电仪器感知时,心电监护显示屏所反映的心率数据高于患者真实的心率活动数据;如果监护仪器基线下移时,监护仪器就不能感知心室的变化,这时的心率图像反映就会低于患者真实的心率活动值。此外心电监护图像的紊乱就会让心电监护发出警报,因此此时需要心电监护工作人员对警报的发出原因作出正确的辨别。监护仪的性能及干扰问题 心电信号属于一种微弱的电信号,心电监护仪器在工作时候容易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还有就是心电仪器的老化,工作环境湿度较大以及性能故障等都会导致仪器的抗干扰因素下降,就会对心电图像的真实性产生影响。仪器感知功能异常 当监护仪的感知功能异常时,显示屏上所显示的数值与实际数值不相符。 在临床护理中报警值的设置仍是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护士不能完全正确设置报警值。影响血压准确性的因素 血压的高低与测量的部位、袖带的松紧度及病人体位有关。监测血压过程中,血压袖带变松,血压数值比实际偏高;侧卧时(测压肢体在上)血压数值比实际低。
处理对策
皮肤预处理 皮肤对心电监护电极上获取信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电极接触皮肤时首先要选择没有死皮细胞、油脂不高并且肌肉不发达的、,然后需将皮肤上的皮毛去除,擦拭皮肤表面,保证皮肤完全与电极的接触;其次要利用肥皂水或酒精等对皮肤进行彻底清洗,待皮肤完全干燥后放置电极。对于极度消瘦的病人,贴电极板时应尽量避开骨骼突起的部位。减少干扰的产生 在进行心电监护时首先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应该在心电监护的过程中规避的行为,同时要将电极放置在骨骼表面的皮肤上,同时也要避免使用过期的电极;其次如果出现心电图像起伏波动或者基线下降时要考虑其原因,并且改变电极的位置或者选择别的导联;再次如果出现干扰因素后要首先排查是否是由于电极接触脱落引起的,如果是电极脱落引起的要及时跟换;最后要严格按照心电仪器安置环境要求安装心电仪器,比如心电仪器周围的环境要维持在5℃~40℃之间,湿度不能高于80%,仪器周期要保留必要的空间,周围不能放置易燃品等。真假心律失常的鉴别 心电监护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对此需要监护人员能够对心电监护图像的真伪情况进行细致的辨别,这样要求心电监护人员不仅要具有非常丰富的心电监护理论知识,还要熟悉显示屏上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图像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在监护过程中监护图像发生改变时能及时正确的判断是干扰还是心律失常。对于比较难识别的图像,可结合患者当时的临床表现加以区别。必要时还可与床边心电图相比较,不能盲目地仅仅根据仪器显示的数据及图像判断病情,而要综合多种因素,作出正确判断。测血压的注意事项 在监护血压时,规范操作,让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手放于身体两侧,以保证所测血压值的准确性。袖带下缘距肘关节两横指,松紧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注意避免在偏瘫肢体、输液肢体、水肿、血肿、皮肤破损的肢体上进行血压监测。
长期监测血压的患者,应常规更换测量部位,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避免持续在一侧肢体上测量,导致与袖带摩擦的肢体发生缺血和神经损伤。血氧饱和度的正确监测方法 监测血氧饱和度过程中,嘱患者不要剧烈活动,传感器位置安装到位,每2个小时左右更换一次测量部位,避免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避免指甲油、厚茧、手指破损、指甲过长等因素对测量值的影响,避免在测量血压测监测。加强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包括心电监护报警管理的意义,心电监护报警管理制度、如何设置报警值、报警处理原则、误报警的识别及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及处理等,提高判断和应急能力。
来源:护理人;作者: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李国芳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