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人生
导言
一天午后,我收到一条微信,是HIV感染者小光向我及这个世界告别的消息。消息很长,小光回忆了他短暂的一生,以及他治病的整个过程。当天傍晚,小光妈妈发短信给我说小光离开了。 文章里的林桦(化名),其实是一个群像,是这两年陆续离开这个世界的4个年轻的艾滋病病友的组合,他们是教小朋友弹钢琴的老师刚哥、做民宿且与我同龄的画师强哥、做国际期货贸易的操盘手小光,还有总是在病房走廊里唱歌和大笑的花少。他们都是我特殊的朋友,现在他们的父母也还与我有联系。 上周二,刚哥母亲给我发信息说:“他已经去世两周年了。”在下班路上,听到《这世界那么多人》这首歌时,我突然一阵感慨。我在路边的咖啡馆里,用了1小时把这4位年轻人的故事记录了下来,而后在对此文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他们的脸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初 识
“医生,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发信息了,我现在在床上,等死。”
发出这条信息6小时后,28岁的林桦走了,去了一个没有艾滋病、淋巴瘤、 发热和疼痛的地方。
看着这条信息,我的思绪回到了2年前初见他时。
那是我第一次在艾滋病病区值夜班,他来办公室问我:“医生,我妈给我洗衣服时划破了手,会被传染吗?”
我笑了一下:“你知道它的传播途径吗?”
他倚着门框笑了,卸下了防备,说:“我现在特别怕传染给周围的人。”
“其实,日常生活中,没那么容易传染别人。”我说。
在这个病区,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避免提及“艾滋病”三个字。
后来我们熟悉了,有次聊天我问他:“你怎么天天挂着两个黑眼圈?”
他说:“我现在失眠得厉害,晚上好怕自己死掉。我爸妈才50多岁,头发几乎全白了,可我还没做什么来孝敬他们。我总想,如果能回到过去该多好,现在 后悔也来不及了。”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后悔药’,医学专业术语是‘暴露后阻断’,即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后72小时之内开始服药,可以有效阻断HIV传播,而且越早服药,阻断效率就越高。为了保护一些特殊群体不被HIV感染,现在还有暴露前预防的药物。”
“你说的这些我都是生病以后才知道的,要是早点认识你们就好了。”林桦不无感慨地说。
折 翼
大学毕业后,林桦去了深圳的一家电子厂工作。因为英语好,他签了几个国外的订单,所以很受老板的器重。他凭本事挣了钱,看着自己的同学还在拼租、拼车,觉得自己像个人物了。 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林桦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遇到了曾经让他心动的校花。可惜,校花已经名花有主,席间虽然言语暧昧,但是林桦发乎情、止于礼。 聚会结束后,林桦被几个同学拉到酒吧减压,出乎意料的是,竟遇到一个长得很像校花的姑娘。在酒精和各种吹捧的麻醉下,林桦有点飘飘然。 后半夜,漫天雪花里,路灯照在雪地上折射出点点金光,他戏称这是“金光大道”。他带着“校花”在闪烁着金光的雪地里走了很多路,最后去酒店开了房。 两人交往了1年,其间“校花”一遍遍地央求林桦给她买套房子。林桦觉得不妥,就跟她分开了。 5年后,他开始为那次“失控”买单。 刚开始是腹痛,做CT没发现问题。后来抽了血,还做了胃镜,发现是感染了HIV。林桦说当时有种天崩地裂的感觉。 做胃镜时,医生取了组织做病理检查。1周后,病理报告出来了,林桦才知道艾滋病还不是最坏的结果,胃淋巴瘤已经转移到了整个腹腔。 最后的2年,他几乎都是在痛苦的化疗中度过的。
后 来
我在艾滋病病区虽然只待了半年,但和一些患者成了朋友。有一次下夜班,我又收到林桦的微信,他因咳嗽、高热来住院检查,结果是合并了腺病毒感染。 我交完班去病房看他,发现本来就高高瘦瘦的他更像一根竹竿了,因化疗变得稀疏的头发也被他剃光了。 他注意到我在看他的头,就笑着摸了摸脑袋,说:“头发掉得厉害,干脆剃了。你还不知道吧,病区里有3个光头,我年龄最小,他们都叫我‘小光’”。 我询问了他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他都笑着回答。最后,他说:“我的病可能治不好了,这次检查发现肚子里的病灶又变大了,骨头上也有了。我现在进了 一个有好多淋巴瘤病友的微信群,里面很多人的淋巴瘤都被治好了,我也想去 试试。我这么年轻,只要有机会能把病治好,我都想试一试。” 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似乎可以预见他的结局。我建议他不要轻信互联网上的那些广告,因为有的患者有过类似经历——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他听后很黯然,仿佛我把他唯一的希望之光掐灭了。过了一会儿,他又咧着嘴笑道:“我妈为我花了很多钱,还贷了款。我真的不想这么早死掉,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想去试一下。何况等我病好了,就可以挣很多钱来还债。” 我理解他求生的心情,同情他的疾病已到晚期,感慨他的家庭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但更怕他听信网上的假消息,被骗走来之不易的救命钱。我再三劝他不要听网上中介和“托儿”的话,安心治疗。虽然他笑着答应了,但是我感觉他其实并没有听进去。 也许是生病前的生活太顺风顺水,林桦把一生的好运气用完了,他的病情在持续恶化。病灶转移到了骨头,两条腿动不了,他只好在床上躺着,时间一长,屁股上就长了压疮。
后来,从其他患者那里我知道林桦还是去尝试了免疫疗法,花了几万元却没有获得明显的效果。为了最后一搏,他妈妈卖了房子,准备带他去另外一家“医院”做骨髓移植。在那家“医院”,他们做了很多检查,花了很多钱,却一直排 不上骨髓移植。他失望不已,心灰意冷地回了家,开始拒绝一切治疗,天天躺在床上忍着剧痛等死。 这个世界,有着各种美好,但也充斥着诸多诱惑和陷阱。林桦因酒精和虚荣心作祟,身体和理智失了控,感染了HIIV;又因为发现得太晚,HIV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合并发生了胃淋巴瘤;加上化疗失败,淋巴瘤细胞在他体内 疯长、转移,以至于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本该飞扬绽放的年纪只能潦草收场,早早离开这个世界。
注:本文首发于浙大出版社《浙一路.陪你走过》。
题图:pexels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