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很通畅,腰麻却没有效果,怎么办?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偶尔会遇到这种情况:腰麻穿刺顺利,脑脊液流出通畅,但没有麻醉效果。
该患者观察20分钟后还是没有任何效果,于是给与再次腰麻,测麻醉平面T10,顺利完成手术。
上图示:最左侧空白部分为硬膜外腔;阴影部分为硬脊膜;虚线为蛛网膜;二者之间的间隙为硬膜下间隙;右侧空白部分为蛛网膜下腔;最右侧为马尾神经。
腰麻针的正确位置应使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当腰麻针位置不当时,局麻药一部分进入蛛网膜下腔,还有一部分会进入硬膜外腔。
这是因为,当腰麻针开口骑跨在硬脊膜上,使开口处硬脊膜两侧存在压力差,形成活瓣,蛛网膜下腔压力高于大气压或再用力回抽时可见脑脊液,当推药时外侧压力高,使活瓣向前推,药物不能注入蛛网膜下腔,而进入硬膜外腔或硬膜下间隙。
所以,我们在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腰麻针的移位。
如果说局麻药打到囊肿里了,自然也就没什么效果。
国外有文献报道,椎管内脊膜囊肿的发病率在1.5~4.5%。
腰麻起效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腰麻针要在蛛网膜下腔、药物在蛛网膜下腔必须能够扩散。
重比重局麻药:
穿刺间隙是L2-3,药物会顺着脊柱的弧度往上扩散;
穿刺间隙是L3-4,或者定位有偏差是L4-5,药物会顺着脊柱的弧度往下扩散,那麻醉平面就很难上来。
那么,腰麻失败后怎么办?
是重新再打一次?还是更改麻醉方式?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可能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重打的,也有直接改为全麻的。
重打要慎重,建议观察至少20min,而且确定没有效果。why?
第一,如果观察时间不够,只是这个病人起效时间特别慢,重打就很容易导致平面过高。
第二,如果第一次打完有一点点效果,可能是患者解剖的因素导致,重打之后有可能仍然效果不佳。
第三,再次给药之后,有可能局部的药物浓度过高,从而导致神经损伤。
来源丨兰总麻醉
作者丨李雯 解放军兰州总院
转自:医护多外科学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