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眼整形眼眶病中心在全国眼科医师年会分享ERAS经验
11月18-21日,第十六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于线上成功举办。会议秉承“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的宗旨为广大眼科医师搭建了高水平、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为传播与交流眼科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提供契机。其中我院中美(合作)眼整形眼眶病中心主任卢苇教授在本次大会中就我院眼眶外科团队的最新工作成果与医疗理念做了精彩的汇报,得到了参会同行的一致好评。
卢苇教授大会发言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最早是由丹麦胃肠外科专家提出的理念,是指在围手术期通过综合应用多学科管理方法,整合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改良常规手术治疗流程,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手术风险,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包括在围手术期“ 医疗、麻醉、护理、营养” 等方面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其中围术期疼痛管理是实施ERAS途径重要策略之一,全面高效的疼痛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体验。
中心ERAS MDT学术沙龙
近年来在我院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下,越来越多的手术科室认识到了ERAS理念的重要性。2021年,中美(合作)眼整形眼眶病中心以此为契机组织了ERAS疼痛管理多学科讨论的学术沙龙,涵盖了麻醉、心理、药理、急救、护理及各个手术科室的专家,大家集思广益探讨疼痛管理经验,为眼眶外科量身打造了专科疼痛管理体系。在一年多的临床实践中,中心以此为基础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眼眶外科疼痛管理模式,收获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循证医学依据。在本次大会中,卢苇教授就中心在眼眶外科多模式疼痛管理的临床研究展开了多维度的精彩汇报。
目前,中心通过多模式的疼痛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眼整形眼眶外科的无痛治疗。中心在研究中发现,出于对手术结果的担忧以及疼痛的恐惧,焦虑是大多数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严重的焦虑会加重疼痛感受程度。中心为入院手术患者进行焦虑评分,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根据焦虑程度使用心理辅导、药物等方式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在研究中围手术期任何可能给患者带来疼痛体验的操作都被充分关注。基于大多数患者都有“针头恐惧”,我们在局部麻醉之前加用皮肤表面麻醉减少了患者局麻药的注射痛、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通过改良局麻药物的配方,提高了局部麻醉质量,更好地保障手术操作在无痛中进行,术后选择物理方法及合理的药物进行术后镇痛。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多模式眼眶外科疼痛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中心疑难病例全院大会诊
近年来,中心在临床医疗上的进步离不开兄弟科室的大力协助,来自不同科室、不同专业的医师团队可以优势互补,用不同的学科知识、专业技术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从而打破学科壁垒,提高综合医疗质量。中心始终重视多学科合作,多次邀请院内多个科室开展MDT学术活动,与各个专业科室保持密切联系,秉承“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规范化诊疗”的理念,围绕特殊病例、复杂疾病等疑难问题多次进行全院会诊及讨论。
中心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
针对眼眶肿瘤、免疫性眼眶病等复杂疾病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中心多次邀请了我院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科、甲状腺外科、肿瘤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病理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共同寻求多学科解决方案,保障了疑难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提高了医疗质量,促进了专业发展。
中心颅面沟通疾病MDT项目讨论会
大医二院眼整形眼眶病中心
大医二院眼整形眼眶外科团队先后于2016年1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眼科研究所合作成立中美眼整形眼眶病中心,于2017年12月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合作成立眼眶病眼肿瘤专科联盟,并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眼整形眼眶病治疗中心。中心支持承担国家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1项课题研究,其中关于开放性眼眶骨折修复重建的相关研究被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评选为2018年眼整形眼眶病领域十大进展。
中心先后培养了25名眼眶外科硕士研究生,其中外籍研究生5名;参编了全国统编教材《眼科学》;制定了国家卫健委上睑下垂诊疗临床路径;参与制定了中华医学会11个专家共识及指南;先后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辽宁省国际科技合作奖、大连市科技进步奖、大连市专利成果奖等荣誉。中心目前致力于眼眶病和眼肿瘤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构建数字化眼眶外科技术平台,通过应用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建立精准眼眶外科新策略,提高了眼眶外科手术疗效;创建多发性眼眶骨折精准修复的生物力学评估系统,研发适应于眼眶修复的新材料,实施个性化眼眶修复新技术;建立眼肿瘤多靶点基因治疗方法,和国内外最顶尖的眼眶病治疗机构联合开展我国眼恶性肿瘤的多中心研究和规范化诊疗,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家乡百姓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世界先进的医疗服务。
供稿:眼科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姜晨
审核: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郭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