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黑科技”,肿瘤电场疗法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近日,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胰腺外科亚专业团队为3位胰腺癌晚期患者进行了肿瘤治疗的新技术——肿瘤电场治疗,这一技术被认为是抗癌黑科技。
听到“电场治疗”,很多人会误认为是依靠电流进行的电击治疗。其实,肿瘤电场治疗并不直接依靠电流穿透进入癌细胞进行杀伤。肿瘤电场治疗(简称TTFields)是一种通过便携式、无创的医疗器械实施的疗法,其原理是通过低强度、中频(200 kHz)交流电场,作用于增殖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使受影响的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
电场疗法治疗胰腺癌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领域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据柳叶刀杂志记载,胰腺癌确诊后的五年生存率约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于胰腺癌的治疗原则仍然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导致预后不良。而且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已经失去手术的机会,让治疗难上加难。近两年针对分子层面的靶向疗法、免疫疗法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却未得到满意的疗效。
电场疗法治疗给治疗手段局限的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曙光,其对患者身体机能没有要求,可与传统治疗方案联合治疗,没有副作用,可达到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效果。电场治疗因为需要利用电场,原则上要求患者尽量长时间佩戴,起到维持电场长时间作用的目的,需要每日佩戴超过16小时,但其轻便的特点不影响正常生活。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病期相对晚的患者,如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胰腺癌。
肿瘤电场治疗案例
目前电场治疗已在交大一附院胰腺外科开始实施,有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了电场治疗。其中一位67岁男性患者,以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来医院就诊,增 强CT发现胰腺钩突部病变,侵犯了肠系膜上动脉,CA199(肿瘤标志物)达 409U/mL,无法根治性手术切除。通过十二指肠支架解决消化道梗阻后,经过胰腺多学科(MDT)评估和严格的筛选,为患者实施了化疗联合电场治疗的方案。治疗4个周期,影像学测量显示病灶缩小超过30%以上,CA199下降到 78U/mL(该数据的下降提示病灶得到一定的控制),患者腹痛症状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转化手术治疗打下了基础。
患者如何才能进行电场治疗?
肿瘤电场治疗全球研发计划包括临床前期合作和所有阶段的广泛临床研究,目前临床上已经多种肿瘤应用,胰腺癌阶段的三期临床研究入组基本完成,国内外指南均提出该类治疗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体外证据支持肿瘤电场治疗能够广泛地与癌症治疗方案联用,例如放疗、部分化疗和免疫治疗。 该类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已经获得了临床批转,在国内还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够应用。胰腺癌电场治疗的审批往往需要胰腺专科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胰腺团队长期致力于胰腺肿瘤的诊治,通过手术改进、治疗全程化等方法带给患者更多的生存获益。
截止目前,肿瘤电场治疗在实体肿瘤中正在开展的相关临床观察性工作已超过10项,涉及肺癌、胃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多种疾病。肿瘤电场治疗的出现和发展为广大肿瘤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文 字:肝胆外科 王 铮
编 辑: 张潇丹
责任编辑:庞 亮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