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医院排行榜渐入佳境,聚焦公立医院如何高质量发展

2022
11/24

+
分享
评论
长三角健康
A-
A+

让医院看懂自己,也看清别人。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  孙国根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不是一句口号。从“三明医改”到火爆全网的“灵魂砍价”,从异地医保结算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改十年,中国以坚强的决心和强大的勇气,不回避矛盾,敢于触碰利益,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居民就医负担逐年减轻。

过去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8%以上;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至第12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88缩小至2.50;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历史性转折……

在这大变局、大变革的年代,复旦医院排行榜何去何从?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还是依然发挥“想象” 继续引领潮头?这些是摆在高解春等 “开拓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问题。


复旦医院排行榜

让医院看懂自己,也看清别人

复旦医院排行榜发布以来,一直强调学科建设是核心竞争力。说到学科建设,往往会强调科研成果和SCI论文的发表数。

“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科研成果和SCI论文发表数,也应该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老百姓从自身‘功利性’出发,更看重的是一家医院或一个专科的临床能力;复旦版医院排行榜的启示:临床能力是根本”。高解春如是说。

复旦医院排行榜已走过十三个年头,面临日新月异的大变局、大变革,似乎应该“冷静”下来,考虑一下公立医院现在如何高质量发展?

能够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的医院,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医院。这些医院本身都具有强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但我国公立医院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高增速发展亟待向高质量发展转化。

总的来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是学科建设,二是科学管理。

公立医院如何高质量发展呢?

首先,高质量发展要理解“高”的内涵,这不仅仅指“全面质量管理”。高质量医院发展要注重临床创新,不能片面理解为申报专利、药物临床试验;学科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灵魂。也就是说,高质量医院发展要有“质量”,就要抓好各种基础规范和流程,至少要有质量体系,在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PDCA循环)中,将各项工作按照要求纳入标准,前一站不成功的“工作”必须在下一循环中解决。二是要讲究效率和绩效,医院的各种要素和运行能够实现效率,产生综合绩效和社会效益;三是要有先进生产力和医疗水平,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核心科技的发展,要体现医学先进生产力和临床水平;四是临床创新转化的目标是否成功,是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体现,而非简单的专利课题奖项,论文和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应该是“高”质量的核心;学科发展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院高质量发展,需有“临床创新有风险,

没有创新更危险”的急迫感

连续四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就像指挥棒,不断推动公立医院向高质量的发展,而复旦版医院排行榜作用就是帮助指挥棒:让医院看懂自己,也看清别人

高解春认为,高质量医院发展中的临床创新亟待解决,但也存在误区,必须逐一梳理,以正视听。

误区之一

将高质量医院发展简单地演绎为质控规范。不知何时,论及医院高质量发展,有人就会简单地联想起质控体系,将各种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施路径。

误区之二:

医院学科建设就是基础研究、课题、论文和获奖?

误区之三:

药物和器械的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医院临床创新的主要模式吗?只要一谈及医院临床试验,就有许多人会想起由新药或器械研制和生产企业发起和委托,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审批,按临床试验的流程,严格在学术和伦理指导下的GCP。这样的临床试验,创新主体往往不是医院,更不是医院临床创新的主要模式。

误区之四:

专利转让和产品上市是不是临床成果转化成功的标志?在强调科研成果转化的今天,某些科研攻关的组织者、基金资助者、成果评审者多以专利申报、专利转让、产品上市作为成果转化成功的主要形式,甚至以专利转让金额为成果标志。于是,临床研究一窝蜂地向新药研制、器械发明转向。殊不知,临床疾病的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才是临床创新的主流。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公益,各国法律都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发明创造不能申请专利权。因此,临床创新的倡导方向、资助形式、突破性成就的表现形式,应该与其他技术领域有所区别。必须建立以国际和国内专业指南撰写或引用、国内外业内权威公认和权威杂志刊用和高引用率等为指标的科学评价体系。

高解春认为,要解决公立医院如何高质量发展问题,必须放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明天,坚持公益性和主体地位,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以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达到提高医疗质量、技术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理想目标。在打造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省级高水平医院、城市一体化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的新型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进医疗技术创新。对于被誉为“医院创新之魂”的临床创新,应该从体制机制、组织实施、评估体系、激励准入诸方面予以落实:营造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要有“临床创新有风险,没有创新更危险”的急迫心情。从国家政府、卫生行政到医院都应该针对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科学前沿、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系统地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和创新。

我国应尽快完善临床创新的法规政策,尽快出台相应法规,鼓励创新,倡导政府、医院及企业和社会资助的临床试验的筹资渠道开展各项创新研究。

建立常态有效的临床创新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在诸多医院学科评估、绩效考核体系中,应当强调临床创新的重要作用和权重地位。应当将临床创新被国际学术组织指南引用、国内权威学术指南撰写、国内外权威杂志刊用和高引用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更应该重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诊治方法和策略在专业和行业中的推广及其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评估。在医院绩效分配和学术奖励中,应该将临床创新的贡献作为主要激励和引导方向。

切实做好临床创新的组织、准入、审核和保障工作。为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医院要将临床创新放到学科建设的战略高度上,充分发挥临床研究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医院学科办、科研处、医务处等职能处室要发挥在临床创新上的领引和组织功能,要协调、组织和推动多学科、跨学科、临床和基础结合等临床创新工作。要建立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双重审核或由权威专家和伦理专家共同组成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准入委员会审核制度;要切实落实注册、患者告知、法律保障等工作,为医院临床创新的推动保驾护航。

临床创新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质量保证、人民群众获得感提高纲举目张的关键,是新时期医院学科建设的灵魂和命脉。

高解春说,“虽然不唯排行榜,但也不能不看排行榜。”通过结合、对比、分析近年来一些医院在《中国医院排行榜》的数据不难看出,学科发展虽然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新形势下医院应当采取的举措,一是要加强临床研究中心建设,真正将研究平台与实验基地相结合;二是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临床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三是重视高质量的学科建设,通过常态评估后的梳理和替换,不断做强优势学科;四是不断推进智慧医疗和服务创新。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应该带来宏观层面三个变化,一是模式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未来医院单体规模要控制,优质资源要扩容。二是趋利医疗行为摒弃和公益宗旨落实,但与此同时,药品、耗材降下来,应该平移至医务人员劳务费。三是公立医院在体系中的功能定位需要明确。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医疗中心是国家队,省级医疗高地应强调疑难重症诊治、四级高难手术占比、对接国家中心、区域领先特色突出。城市医疗集团对应地级市,建立网格化、紧密型集团,加强慢性病防治,知晓率、干预度要高,并发症要少。县域医共体做强县级医院、补齐医疗服务短板,提高县域就诊率。

高解春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紧紧抓住学科建设,以临床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并走出四大误区:将临床创新与质量控制对立,事实证明临床创新和学科建设好的医院,医疗质量从来不差;临床成果转化不仅仅是新药、器械的专利转让,诊断、治疗不能申请专利,临床创新应该以诊疗方案被国际指南引用为标志;临床试验不是GCP,研究者发起的非注册临床实验才是主流;医院伦理委员会不是研究发起者的准入裁判,学术委员会才是研究发起者,才是主要准入者。高质量的医院发展还需转变运营模式和加强信息化支撑。

鼓励公立医院创新,政府应该搭平台、建制度,为公立医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环境。


顶尖学科如何发展

在新形态、新理念下,公立医院发展顶尖学科已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医改已十年的大背景下,复旦医院排行榜不仅关注学科发展,如今也应该关注顶尖学科如何发展?所谓顶尖学科,不仅要注重目前发展,也要关注未来发展;既注重国内顶尖水平发展,也关注向世界顶尖水平发展。

而复旦专科声誉排行榜中的靠前专科,就是顶尖学科的基础。

为推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学科发展和医院整体发展,尤其是助力国家级医学平台建设和发展,在现有复旦学科发展排行榜基础上,依托上海医学院“地高建”专项,探索多维度、多组分、涵盖医院发展全路径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支持附属医院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已先行启动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顶尖学科评估项目”,对直属附属医院最优势学科进行科学评估。

上海医学院医院管理处会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首创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顶尖学科评估模型指标体系”,制定了科学的计分规则,从人才梯队(20分)、科教产出(32分)、服务能力(16分)和学术影响(32分)四个维度、24项定量指标对复旦大学六家直属附属医院的16个顶尖学科进行评估。效果良好,相关附属医院院长、专家等对评估结果心服口服。

高解春参与评估后认为,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正由高增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带领医院从“规模化”发展安全、高效地切换到“高质量”发展,是历史赋予当代医院管理者的使命和任务。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医学技术创新,还是临床诊疗能力提高,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质量保证,学科建设都是其必然的载体和基石,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重点清晰的学科布局、稳定且保持创新的研究方向、合理有序的人才梯队建设及浓厚的学科发展氛围,是实现医院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发挥资源的规模集成效应是医院学科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诞生顶尖学科的基础。


复旦排行榜注重“ 学科群 ”建设

一个重要、优秀学科的发展,可以带动一批学科群联动发展。

复旦医院排行榜助推医院学科建设不断向前。公立医院不仅要注重学科建设,也要注重学科群的建设。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很强,就会带动神经内科、影像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关学科一起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心血管病科“厉害”,与之相关的心外科、血管外科、心超等学科群也“厉害”了;还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病理科水平2020年度全国第一,于是,与之相关的学科也发展了,而且诊断水平、手术质量、科研成果都上去了……

同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有一个全国最优秀的变态反应科,与之相关的耳鼻喉科、荨麻疹科、皮肤科水平都会上去,就像一个优秀的呼吸科成功治疗哮喘,也会带动过敏反应学科的发展一样;还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疾病与老年医学科相关,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水平很高(名列第一),于是就会带动这些学科一起前行。只有学科群发展了,才能出现顶尖学科,才能成为国家医学中心。

最后高解春认为,公立医院除了注重学科建设外,还应该注重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科等与抗疫相关的学科群建设和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公立医院,感染科,抗疫,复旦医院,临床科研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