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夫妻生活,可以到多大岁数?医生坦言:一个公式告诉您答案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报道。这个报道里提到,在义乌市,有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感染了艾滋病。追溯之后,发现老太太和2~3个老头有过高危行为,因此而被感染了。
老太太的老公去世得比较早,并且她的孩子也都大了,所以平时都是老太太一个人生活。有时候遇到流浪汉的时候,老太太也会收留他们。按照老太太的观点,收留流浪汉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性需求,而且还可以适当收取一点住宿的费用。当老太太的家人知道这些情况以后,虽然他们也比较吃惊,但是这却是难以回避的事实。
这些年,我国的人均寿命显著得到了提高,因此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少独居老人。在这些独居老人之中,他们因为不当的高危行为而感觉艾滋病的并不在少数。
不少人认为,人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就没有性生活了,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那老年人的性生活能够持续到多大年龄呢?老年人又该如何过好性生活呢?为了让大家对其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1.老年人有性生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关注得比较少,甚至有的人认为老年人就不该拥有性生活。
很多道德名词,比如老不正经、晚节不保等,压得老年人喘不过气来。但是,老年人本身又是有性需求的,为了避免受到舆论的非议,他们就不得不偷偷摸摸进行。偷偷摸摸就容易变成高危行为,进而导致老年人患性病的比例增加。
之前,有人曾经做过调查。这项调查涉及到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0名40~80岁的人群。结果发现,至少有80%的男性和60%的女性认为,性生活是很有必要的。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对性生活的需求,可能要延续到生命的终止。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分泌的雄性激素和雌激素都会相应地减少。但是,下丘脑依然在分泌着促性腺激素。这样的话,老年人还是会有性需求的。
因此,无论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还是调查的结果来看,老年人有性生活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
2.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持续多多大年龄?
客观来说,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性生活能进行到多少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是因为,每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太一样,虽然有些人年龄不大,到时候那方面的能力却不行了;有些人虽然年龄大,但是人家的身体好,可能会一直存在性生活。
但是,根据权威书籍《金赛性学报告》的观点,大部分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持续到70岁以上,有50%左右的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进行到80岁左右,也有不少人在90岁时还依然有性需求。
虽然说人的性需求和性激素的分泌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大脑的功能和精神因素也对性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说性欲没有年龄限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对于老年人来说,适当地存在性生活对身体是有益的,具体的总结为以下几点:
❶避免用进废退:
拉马克认为,如果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反之就会逐渐退化。如果用一句话进行总结,那就是用进废退。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能适当地进行性生活,那就可以延缓生殖系统的老化速度,避免用进废退。
❷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当人在进行夫妻生活的时候,就会促进脑内啡肽的分泌,而这种物质可以让人产生愉快的心情。当人的心情变好了以后,就有助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释放。
另外,在进行性生活的时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这也能间接起到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❸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老年人适当地进行夫妻生活,可以让人的多个脏器、关节活动,而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当血流的速度加快之后,就不容易在体内形成栓子,所以就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❹延缓衰老:
一些研究发现,一周至少有2次性生活的男性,比一个月性生活低于1次的男性寿命长。
随后的一些研究也证明,适当地进行性生活有助于延缓衰老。
其实,这个也好理解。我们都知道,在进行夫妻生活的时候,人的心情是愉悦的、放松的,而且它本身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所以就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3.老年人在进行性生活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❶控制性生活的频率:
不少人都会感觉困惑,性生活的频率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呢?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公式,这里列出来告诉大家。频率=年龄的首位数×9,得到的结果的十位数是天数周期,个位数是周期次数。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举例说明。如果一个人的年龄是73岁,那这个人的夫妻生活的频率=7×9=63次,也就是说60天内控制在3次。
当然了,大家也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公式来。如果在夫妻生活后的第二天不感觉到不舒服,那这个频率就说明还可以。
❷注意做好防护: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免疫力是下降的,如果在进行性生活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那就可能会感染某些疾病。
这里说的防护主要就是避孕套,具体的细节大家可以参考说明书。
❸夫妻生活不宜剧烈: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夫妻生活剧烈的话,那就可能会让人比较兴奋,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当人的心跳加快以后,就容易引起血压快速升高,这无疑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