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代表之声|新时代 新征程 为护佑人民健康勇毅前行——专访党的二十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颖惠

2022-11-22 14:34   健康中国观察

健康理念的转变使护士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不仅仅对患者,还要对亚健康人群进行管理和服务。

59261669093622207

新时代 新征程 为护佑人民健康勇毅前行

——专访党的二十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颖惠

本刊记者|孔艳艳 夏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十年来,护理事业快速发展,发生了哪些变化?新征程上,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如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颖惠。

《健康中国观察》:《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十三五”时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持续深化医改进程中,护理事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请结合您的工作实际,谈谈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哪些体现?

张颖惠:《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在今年5月9日国际护士节前印发的。《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的发展,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布置了新任务。这个规划站位高、词句简练、内容充实。“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也包括健康中国战略对护理事业的影响。

我1990年参加工作,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多年,经历了护理事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注册护士总数和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都有明显增长。近十年来,中国护士数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中国护士队伍已经超过500万,达到501.8万人,比2012年增加约252万人,增幅达到10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量从2012年的1.85人增加到2021年的3.56人。全国医护比从2012年的1∶0.95发展到2021年的1∶1.17,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扭转。2012年,基层护士只有52.8万人,2021年,基层护士数量达到115万人。

我在工作中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医院也在不断引入新鲜血液,护士数量不断上升。护理专业人员的增多,能够影响到临床医疗护理质量,为我们的临床工作提供安全保障。而且现在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学历也逐步提高,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员接近80%,也有很多研究生加入进来,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护理人员对专业的态度和认知也在改变。以前我们可能觉得护士只要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就可以了。现在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我们意识到人的生命周期是很长的,需要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把医疗、护理的关口前移,让大家在没生病的时候就意识到,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我们的医疗、护理理念也在逐步转变。现在除了常规护理工作之外,我们还要参与疾病预防、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工作,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很常见,帮助他们在居家生活中管理好自己,控制好疾病,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也很重要。医疗服务的场所已经从医院延伸向社区、学校、工厂、家庭。另外,我们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了“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和“健康知识进万家”等活动,传播健康和急救知识,也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力量。

52331669093622440

护理总结会 

《健康中国观察》:您作为山西首批支援武汉重症医疗队的护理队长,创造了护理一线的“山西经验”,这些经验之后在一线广泛推广。请您介绍一下“山西经验”的形成过程。

张颖惠:在抵达武汉的第一时间我就紧锣密鼓地安排部署各种工作。我带领的100名护士来自6家医院、不同科室、不同专业,年资、能力、职称参差不齐,急救技术和对生命支持设备的掌握程度更不在一个层面。如何在战时状态、最短时间建立一支科学、高效的护理团队?是我当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难题。无经验可借鉴,无案例可遵循。更没有时间去磨合。我当机立断,“干起来!”

凭借30年的临床经验、重症技能和管理理念,我带领大家克服防护用品短缺、心理恐惧等一系列困难,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我连夜对队员摸底调研,同时进行防护服、隔离衣的穿脱训练和院感培训,以最严苛的标准要求每一位队员,严把每一个环节,确保层层把控,人人过关,以保障每位队员的防护安全。

一切从零开始!以“团结、协作”为基础,以“高效、规范”为重点,以“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护理”为目标。干!整合、培训、建制、督导,不分昼夜。快!抓紧时间定制度、做流程、写规范。整合:通过全面摸底,掌握成员信息;统一思想,提升团队凝聚力;正确认识,减少恐慌情绪。立制:以建章立制为抓手,保障护患安全。让所有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每项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专业:以专科方向为依托,严防并发症。建立专业小组,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将健康宣教视频及新冠患者的健康教育带到病人身边。其中,“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康复”的武汉话版尤其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责任:以责任小组为模式,弹性调控人员,时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动态调整护理人员。督导:以督导查房为保障,提升护理质量。需求:以患者需求为目标,针对不同重症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和性格差异,我们举办了“为患者送温暖”活动;“把歌声带到患者身边”活动;指导不能下床患者进行床上功能锻炼;带领可以下床患者进行“八段锦”及“手指曼波操”等简单运动。

很荣幸,这些做法被定为支援湖北护理一线的“山西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后,在抗疫一线加以推广。

《健康中国观察》: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老年人的健康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您认为人口老龄化为我国护理事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更好地以护理工作推动健康老龄化工作开展?

张颖惠: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护理工作,对整个临床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比如说,现在很多医院是自助机或者手机APP挂号、缴费,从挂号到看病、取药,对老年人来说都不容易。针对于此,我们医院在建立老年友善医院。此外,我们也在开展老年护理、老年健康宣教等工作。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是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这是个很大的服务体系。就医、服药也只是老年健康管理的一部分,老年人的营养,老年人的安全,这些都需要保障。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健康到疾病,最后走向生命尽头的阶段,怎么样有尊严地、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的道路,这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下一步我们前进的方向。

加强专科护士能力建设也是接下来一个阶段我们的重要任务。培训专科护士,比如说老年专业的护士,要求为病人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专业的护理。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就已经开始培养专科护士。现在,老年专科、康复专科、中医专科,还有伤口造口、静脉治疗等专科的护士都有在培养,涉及28个专科领域。随着国家进入老龄化,随着大众的健康理念发生变化,护理专业的服务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健康中国观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护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您在护理人才培养培训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思考?

张颖惠:我现在也带几个研究生,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现在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都有,都是很优秀的孩子。教育方面,我的感受是,不仅仅是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都很重要,就是现在常说的“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些年我对此体会很深,你首先要教学生怎么样去做人,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然后再在专业方面培养他们的能力。我们现在是医教协同,也就是医院和学校相互协助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我们学校里,专职教师也要了解临床,知道临床做什么,教学中才能告诉学生们该怎么做。包括实习,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胜任力”。现在还有订单式培养,根据临床对护理工作的需求,选择对应的专业培养学生,因为这些专业的培养周期很长,比如ICU、手术室、透析室的护士岗,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与常规的护理工作要求不同。订单式培养会在基础的专业课之外,增加专科方面的培养、培训,很多院校现在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无论是学术型或者专业型的研究生都离不开基础的临床工作,都要完成学校的实习任务,只有了解临床,才能更好地做科研。我常跟我的学生们讲,我们的任何工作,如果离开了临床和病人,我们就是在纸上谈兵,包括做科研。而且做科研也是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里提到了“创新护理服务模式”,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在这方面开展一些研究,更好地服务临床,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中国观察》:党的二十大对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请您谈谈您对护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新期待?

张颖惠:健康理念的转变使护士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不仅仅对患者,还要对亚健康人群进行管理和服务。护理事业应紧紧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构建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从护理体系、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维度,统筹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创造了新条件。以及“互联网+”等新业态,也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我期待护理工作回归临床、回归人文,回归基本功。加强专科护士队伍的培训、培养及使用,充分发挥专科护士在临床的专业化、精准化及同质化的作用,切实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

文章来源 |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 2022年第11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护理,健康,工作,护士,事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