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30载医学人文的坚守之路——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
李正赤带领班子成员迎接援广安医疗队凯旋
30载医学人文的坚守之路
——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要多阅读课外书、多锻炼身体、多参与志愿活动,力争做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生。”在202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301班名誉班主任见面会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过去30年,这样的交流从未间断,这样的嘱托一直都有。1992年从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李正赤进入原华西医科大学工作。团委、学工部、党办……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李正赤始终心系华西医学教育、医院管理,始终坚守医学人文关怀的初心和使命。
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始终,彰显华西情怀
今年夏天,1440名医学生从华西毕业。由于场地有限,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医技、护理……接连几场毕业典礼在启德堂广场先后举行。在导师的见证下,毕业生一一上台接受拨穗。
站在见证百年历史的华西启德堂前,身着学位服的学子们重温医学生誓言,满脸庄重与骄傲。“不要嫌麻烦,对学生而言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我们更要上好这最后一堂医学人文课。”正是在李正赤的要求下,原本计划在室内举行的毕业典礼移到了户外,原本只有学生代表参加的毕业典礼邀请了每一位毕业生,原本出借回收的学位服变成了印有学生姓名独一无二的“定制”。
医学人文素养——这正是李正赤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医学生?”无论是做辅导员,还是做团委书记、学工部部长……李正赤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作为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医学高等学府,华西培养的是国家未来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浓厚的家国情怀。“要让我们的医学生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李正赤说,围绕这一目标,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医之风”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应运而生。
以学生党团组织为核心开展思想教育、以学生社团组织为核心倡导个性发展、以学生群团组织为核心实施规范培养……“形成体系,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每一学年要做什么;辅导员也一清二楚,知道工作的具体抓手在哪里。”李正赤说,从最初的主题文艺汇演发展至今,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丰富完善的,力求实现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规范化、同质化、科学化。在持续多年的努力之下,医(学)院在全国临床医学院中唯一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读书会、羽毛球比赛、暑期社区公益服务……临床五年的学习让我在华西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五年。”“在这里不仅学到医学专业知识,也让华西情怀厚植在心,伴随学医、行医的一生。”学生的积极反馈,让李正赤坚信这么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022年7月在医(学)院组织的凉山州昭觉县跳坝村第一届“雏鹰启航”公益游学暨2022年小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现场
全力担当应急医疗救援,刷新华西速度
2022年7月28日,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华西医院承建的气膜方舱实验室拔地而起。从接到任务到搭建完毕,历时15个小时完成,“华西人”再次用行动刷新了“华西速度”。
“舍得干!”——这既是李正赤对“华西人”的评价,也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原党委书记郑尚维对李正赤的评价。
2018年5月,瑞士日内瓦,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手中接过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队旗,作为总联络官的李正赤代表全体队员作出承诺:时刻准备着,为灾民提供安全、及时、有效、平等的紧急医学救援服务。
作为全球首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建的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帐篷化队伍)为主体组建,从无到有,从申报认证到通过评估,前后不到一年时间。
“最初是按第二类进行申报,但是国内已有两支第二类应急救援队伍,唯独缺少第三类。”李正赤说,华西文化基因中的精业创新和家国情怀,让华西瞄准了第三类即最高级别的应急救援队伍,这使得原本并不充裕的筹建时间更显紧张。
全队标准配置下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配备95顶帐篷,装备总数1827件,总重60余吨,设有普通病房床位40张,重症监护病房床位6张,隔离病房床位4张,2间手术室,1间麻醉复苏室……按照第三类队伍的硬指标,参与组织协调工作的李正赤没少东奔西走,找场地、找设备,组织训练、开展演练,顾不上吃饭、没时间休息……成为他近一年时间的工作常态。
当最终通过世卫组织评审的消息传来,包括李正赤在内的不少队员都喜极而泣。
正是得益于这支应急队伍组建的成功经验,华西医院EMT队员们多次冲在了抗击疫情、抗震救人的第一线。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先后66批次746人次支援全国,并向4个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坚持抽象理念具化细化,传承华西文化
厚德精业,求实创新——这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的院训。今年正值华西医院建院130周年,一场围绕“什么是厚德精业”“什么是求实创新”的院训文化行为指南的大讨论在全院展开。
“以医疗为例,我们怎么做才算达到了厚德的最低标准,那么在教学、科研、管理上呢?”作为这场讨论的发起人,李正赤说,明确院训文化的行为指南,不仅让内科、外科、医技等不同岗位的人都能明确工作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强调医学人文关怀、传承华西百年文化。
“每个月走访学生寝室一次、每学年与所有学生谈话一次……”大讨论让医(学)院学工部部长张猎联想到了辅导员“九个一”工作基本要求。这项沿用至今的辅导员行为指南,正是二十多年前担任学工部部长的李正赤牵头制定和实施的。
在老书记郑尚维口中,李正赤“每到一个岗位都能很快适应”,而且“有想法,有思路,更有实际行动”。从“九个一”到院训文化行为指南大讨论,李正赤坚持要把抽象的理念具化细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在他看来,要实现华西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就要坚持把日常的小事做好、把常规的活动办好。
履行党委书记抓党建职责,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推进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推进以职工文体协会、晚霞关爱工程为代表的职工关爱体系;构建以青年文明号、青年周末俱乐部、青年文化空间为代表的青年工作体系……
“华西医院一路走来,能够实现130年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李正赤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这一代“华西人”手中,我们要加快推进华西医学整体迈入世界一流,加快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奋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文章来源 |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 2022年第11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