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家风家训,铸造家国情怀
“传承好家训 培育好家风”主题征文
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中华民族有着深深的家庭情结,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发扬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良好的家风、家训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很庆幸我生长在一个有爱且注重家风、家训的大家庭,95岁高龄的大姥姥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过来,她教育孩子们“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吃穿都成问题的年代,大姥姥从未放弃过读书,苦孩子出身的她白天在田地里劳作,晚上参加村子里的扫盲班认字学习,没有纸笔就在地上写、画,她热爱读书从不放弃,坚持追随党的步伐,炽烈的情怀从乡土走向国家,她努力上进,一辈子投身于妇女进步工作,但无论何时她的身边从未缺少书的陪伴,活到老学到老是她的座右铭。她每年都会订阅许多杂志报刊,清晨都会看当天的报纸,退休后仍坚持去老年大学学习活动,她告诉孩子们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多看多学才能跟上国家的脚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读书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因为有国才有家。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的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融为一体。
她教育孩子们“家之兴替,要懂礼懂义”。懂礼是识大体懂礼节,对待长辈需尊重有耐心,对待弟弟妹妹要有爱心有责任。她勤俭节约一辈子,从不浪费粮食,尽量把碗里的每一粒米都吃干净,她常告诫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物质丰富的今天,日子越来越好,但这不是我们挥霍、肆意妄为的理由,从苦难中走过来的她感念今天的美好,更知其中的不易。她告诫孩子们要善良诚实,要信守承诺,要学会关心和感谢别人,要学会尊重,不应一个人的贫困而投去鄙夷的目光,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要伸出一把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用体谅、关爱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尊重每一个劳动者,无论他是什么职业,遇到打扫街道的环卫老人,她会称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会让孩子们亲切的称呼他们爷爷、奶奶。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其本质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大姥姥的言传身教,孩子们也都尽孝道,知感恩。尽孝是包容和尊敬老人所有的生活习惯,四代同堂,每代人成长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沉淀后也必然存在不同的思想和文化烙印,我们更愿意去多了解老人的心情和想法,像她当年耐心的对待我们,辛勤的付出一样。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好的家风家训它的传承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它渗透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成为他们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好的家风家训融入的是家国情怀,而这情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第二心血管内科病房 / 张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