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超声征象•变色龙征

2022-11-22 10:18

即使同一扫查切面,患者处于不同的体位下,肝脏血管瘤的回声也会不同,这种“变色龙征”可能与不同体位下血管瘤腔内的充盈程度不同导致声学界面的维度不同所致,本质上还是有与各向异性效应导致的。

肝脏实质内的实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是日常超声检查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许多研究者对肝脏结节的二维灰阶声像图进行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的超声征象,熟悉这些征象,能够帮助超声医师提高对肝脏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

“变色龙征”(chameleon sign)是1991年由日本学者 Ohtake 等人首先提出的一个征象。 “变色龙征”定义为肝脏内的结节性病变在不同体位或不同扫查切面下回声强度不同的一种现象。

一般认为,变色龙征的形成是由于结节内部的结构具有一定声学各向异性特征导致的。正常肝脏实质本身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因此肝实质的回声是不会随着扫查断面的不同而变化。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情况就要复杂的多,这些病变可以是各向同性的,也可以是各向异性的。一般来讲,肝脏占位病变中的纤维基质成分越多,越有可能是“各向异性”的,比如肝血管瘤;肝脏占位病变中的肿瘤细胞成分越多,越有可能是“各向同性”的,比如进展期肝细胞癌。

Ohtake 等人认为“变色龙征”在诊断肝脏血管瘤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肝脏血管瘤的一个特征性征象使用。不过我们发现其特异性并不高,在肝脏恶性肿瘤中也可能发生。

66581669072254637

图1

“变色龙征”。肝脏肺癌转移灶(M)在不同切面下呈现为不同的回声强度。(闫东雷)

还有作者发现即使同一扫查切面,患者处于不同的体位下,肝脏血管瘤的回声也会不同,这种“变色龙征”可能与不同体位下血管瘤腔内的充盈程度不同导致声学界面的维度不同所致,本质上还是有与各向异性效应导致的。这种情况下的“变色龙征”是血管瘤的高度特异性征象。

30811669072254821

图2

“变色龙征”。肝脏血管瘤(M)在相同切面下当但不同体位下呈现为不同的回声强度。左图:平卧位;右图:站立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血管瘤,征象,超声,变色龙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超声征象•星芒征
    打开APP 华斌的超声世界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