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医疗质量管理结果相对性比较,而非传统的平均值比较,可有效解决DRG/DIP下医疗质量管理合理分析以及评价的问题,正向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作者/唐显恒(高级数据建模师)
那什么是数据建模呢?
通过百度百科可以查到,数据建模指的是对现实世界各类数据的抽象组织,确定数据库需管辖的范围、数据的组织形式等直至转化成现实的数据库。将经过系统分析后抽象出来的概念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后,借助工具建立数据库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关系的过程(实体一般是表)。
这种专业的解释,让人不明觉厉,但对于真正想要理解数据建模的非专业人士,似乎曲高和寡了些。下面我们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给大家讲清楚数据建模逻辑是什么。
例如,我们想要知道张三和李四是否有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根据已知信息及一些听闻,甚或追加一些自己的情绪,也许还会增加一些脑补信息,最后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张三和李四确实有一定的关系。
而数据建模的过程,则首先收集张三和李四的一生中,所有相关人之间的关系及交往经历作为基本的参考数据,再基于事实相互考证,去掉能判断的不实信息,再通过技术手段,得到最终结果。
通过上述我们或许可以理出两者的不同,数据建模有别于通常情况的判断在于:
1、数据建模基于更加全面、更加正确合理的数据信息之上;
2、有时候数据建模的过程是复杂、甚至不可解释;
3、数据建模可产出中间结果,例如数据模型,在置入预测数据后得到结果。
简单来说,数据建模就是通过处理大量数据的方式,理清数据的规律,计算和模拟出事物之间的关系。
简单总结数据建模的概要流程如下:
1、尽可能收集全面的基础数据;
2、清理一些错误及无效的数据,并加以标准化;
3、通过选定的算法整理数据的关系;
4、应用整理的关系,对相关事务做出判断。
在实际的生产环节中,远没有本文所讲的这么简单。
例如我们在数据建模前需要深入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没有结合业务的数据建模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在了解业务情况及业务目标后,慎重的选择可行的建模算法,因为不同的算法会有千差万别的结果,实际应用中,没有最完美的算法,只有更适合的算法。最后还需要对数据建模的结果进行评估,没有通过评估的结果会影响应用决策,就好比没有通过食品安全监测的食物也不能随意给客户食用。
本文旨在让大家理解数据建模的基本逻辑,了解数据建模是基于事实数据,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及预测。
医疗大数据分析信息化工具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也正是基于医疗大数据建模分析和疾病风险调整,通过对医疗前端病种和疾病风险差异的归集,再进行建模处理,基于建模结果判断医疗质量管理的优劣,即病例实际管理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采用医疗质量管理结果相对性比较,而非传统的平均值比较,可有效解决DRG/DIP下医疗质量管理合理分析以及评价的问题,正向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