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抗疫3.0时期的医院防控工作

2022-11-22 15:44

没有最最完美的防控方案,只有不断改进的防控措施。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抗疫3.0时期的新形势、新常态,乘势而为,及早踏进正确的节拍,才能考虑新常态下的发展。

抗疫3.0时期的概念,在《优化防控20条措施与抗疫3.0时期》文中首次提及。其核心就是:我们当下应对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为代表的高传播力(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毒的防控时期。

相信每个人,都对当前时期的形势非常了解了,狡猾的新冠病毒从来没有离大多数人这么近过。但,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奥密克戎变异株有高传播力的超能力外,也有我们可以有效防控它的其自身的致命弱点,就是---潜伏期短。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专家王丽萍在谈及二十条优化措施时指出,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相比较新冠原始毒株的7-14天潜伏期,我们适当加强医院防控措施,基本可以避免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这里要阐明一下个人观点,新冠院内感染事件仅仅指不发生院内聚集性疫情,再精准表述的话:即新冠院内感染事件是指发生了院内二次传播的事件,即零号感染者在院期间,传染给了非住院前共同生活的人员。而绝不应包括院内发现零号感染者,而无后续感染发生的事件。

因为,即使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大多数潜伏期是2-4天,我们也不敢保证发现的零号病例是其中的大多数,万一零号病例的潜伏期是7天、8天呢?而我国综合性医院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大多在8-10天,把所有新入院患者放在过渡病房7天、8天绝不现实。况且还有很多急需手术、有创操作的患者,还有急危重症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

所以,抗疫3.0时期的医院防控工作机制,需要快速调整。

除去核酸异常人群、判定密集人群的救治,这部分群体的非新冠肺炎就医是需要在各地区定点医院的隔离病房。我们把其他有就诊需求的患者分:封控区等高风险地区患者,其他低风险地区患者两类患者;患者病情分为门诊(含发热门诊)就医、住院就医、急诊抢救三种情况;医院的诊疗区域和环节包括: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门诊、急诊、病房五个部分

把两类就医患者、三种患者病情、五部分诊疗环节排列组合,规定好每种组合就医流程中的医患防护等级,设置好每种组合就医流程中的过渡区域或隔离区域,制定好每种组合就医流程中发现核酸异常人员时的应急措施,全员培训、全员掌握、全员落实,才能在抗疫3.0时期做到8成精力谋发展,2成精力防疫情,才能在院内发现零号病例时,杜绝院感事件,降低各种影响。

没有最最完美的防控方案,只有不断改进的防控措施。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抗疫3.0时期的新形势、新常态,乘势而为,及早踏进正确的节拍,才能考虑新常态下的发展。

最后,举一个组合的就医流程,也算抛砖引玉,同行们共同思考。

低风险地区门诊就医情况:低风险地区患者一般可以自行来院,预检分诊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排除新冠十大症状,流行病学为非高风险地区及人员密切接触史,再次采集核酸,指导正确佩戴口罩后入门诊。

门诊导医至相应医师诊室,保持一患一诊室,需体格检查时门诊医师带一次性手套,需口腔、鼻腔等诊查时戴防护口罩、医用帽+防护面屏,口腔、耳鼻喉、眼科、肛肠等长时间诊疗时穿医用隔离衣。门诊医技科室根据检查时长和与患者接触程度,选择1级或2级防护。诊疗结束后,患者诊疗必要接触的器具物品常规消毒。

应急措施:如果,发现门诊就诊患者返家后核酸结果异常,向相关部门报备同时,疾控科流调接诊各个环节的防护流程、消杀措施和医废处置,判定是否有密接人员(密接人员: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如防护措施到位,各个环节医务人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3天,期间2级防护下即正常接诊。

某县报道的高速上并行的两个车辆乘坐人员交叉感染,纯属扯淡,奥密克戎没那么邪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感染者,抗疫,核酸,新冠,防护,疫情防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