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底色

2022
11/21

+
分享
评论
叙事肝胆
A-
A+

在生命黑白灰的底色上,永远会有一抹生机勃勃的绿色。我想,这也是生命最令人动容的一种力量,为了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

导言

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在病房第一次见到戴着红色毛线帽的孟奶奶。因为她,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维护医患关系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我想说,生命除了生死还有太多。生命像一叶扁舟,漂浮在茫茫沧海之中,在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后,仍能迎来海上初升的太阳。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孟奶奶给我的冬天带来了暖阳,我要记录她的故事。 病房里,有一个可爱的奶奶,她有着诗一般的名字,有着笑起来像月牙一样的眼睛,还常常戴着一顶红艳艳的毛线帽,我们都喊她孟奶奶。 我第一次见到孟奶奶,是在一次晚查房的时候。在病房里,孟奶奶向我们吐槽她的镇痛泵的袋子反复使用,已经用了很久,袋子外层的皮老化掉碎屑,她说背着镇痛泵袋子去楼下做B超,感觉很不好意思,袋子斜挎在身上,像背着一 个破旧的包。我们都被她逗笑了。 积极、幽默的孟奶奶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初始印象。我查看了她的病历:结肠癌伴肝脏转移、骨转移,肿瘤分期四期。孟奶奶一直乐观面对,经历了手术切除、药物化疗、靶向治疗、抗代谢治疗等。有并发症时,就对症支持治疗;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就用肝素针;白细胞计数低了,就进行升白细胞治疗;如有骨痛,就予以镇痛。我很惊讶,看她的状态,我以为她患的是一种简单的慢性病,没想到她竟然是一位晚期肿瘤患者。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病房里很多患者请了护工阿姨。孟奶奶虽然已经80岁了,但我们每次去查房,她的身边没有任何陪护。孟奶奶和病房里其他患者、护工阿姨相处得非常融洽,他们会互相打趣、互相鼓励,关心彼此的病情。她总是笑着对我们说,谢谢隔壁床护工小赵阿姨帮她晾了毛巾、按了输液铃,很感谢他们的照顾。

过了一个周末,迎来了周一的早查房。早上阳光明媚,孟奶奶一如既往地带着笑容向我们打招呼,应该是快出院了,她正跟主任说着出院带药的事。别看她一个人,年纪又这么大,但她很有条理,什么细节都理得很清楚。胸腺肽针要开处方单,肝素钠针要给她一张注射方子,她要回到社区去注射;补钾的药家里还有,硝苯地平缓释片需要再配……她是一个不糊涂、非常独立的奶奶,我想肯定也是一个不让子女费心的奶奶。 孟奶奶一边跟医生沟通着出院带药,一边也担心自己的病情。她用手抚平衣角的皱褶,同时低头叹气道:“哎,怎么就没有能治肿瘤的药呢?肿瘤和新冠肺炎都没有好的特效药。”接着,她又喃喃说道:“针对乙肝病毒的药都有了,可以抑制DNA复制呢”。 我心想,这位奶奶懂得可真多呢。她又说道:“我的病啊,靶向药用下去也就管个一两年,杀不死肿瘤的呢,我的骨头现在还痛。如果安安静静闭上眼睛走掉呢也好,只是我的病会痛啊……” 主管医生眼神温柔,走近她安慰道:“我们尽量用药给你控制住,如果你痛的话,也有止痛药的,不用太担心”。 孟奶奶显得很豁达:“我明白的,每个人终归都要走这条路的,只是希望不要那么痛……”早晨的阳光很公平地照着病房里的每个角落,丝毫没有对她吝啬,孟奶奶的脸在晨光里带着一丝微笑,也比往常多一分坚定。 隔天,孟奶奶准备出院了,她仍旧带着笑容,一再跟我们仔细核对出院要带的药,说着:“哎呀,过一个礼拜又要来化疗了,也不知道药打进去有没有用。”紧接着又说道:“癌细胞怎么这么厉害,这么多的药水打进去,我还是痛呢。”说着,她手扶着腰部骨转移的地方。 我心里一阵酸,躲在口罩后面的脸挤出笑容,试着鼓励、安慰她:“身体吃得消的话,还是要继续治疗哦” 。 孟奶奶又分享了她最近在《都市快报》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位12岁的胰腺癌患者发生肝转移,通过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最后手术切除了病灶。在孟奶奶眼里,这仿佛是用肉眼把看到的癌细胞都“切除”了。孟奶奶说的时候,眼神中闪烁着光,看得出来,她打心底里觉得这是个奇迹。 主任点点头,拍了拍她,鼓励道:“希望您也能成为奇迹!” 

孟奶奶笑着摆摆手:“我都八十多岁了,还当什么奇迹,只希望不那么痛就好了”。

出院那天是阴天,我回过头看到孟奶奶戴着她那可爱的酒红色毛线帽,正自己拿着小勺子泡蛋白粉喝,喝完盖好盖子后放在一旁打包好的行李袋里,她颤颤巍巍地弯下腰去,又扶着墙壁直起身来整理其他行李,有条不紊。 动容之余,我替她折好出院小结,将其平整地放在行李袋里,拍拍她的肩膀,却说不出话来,只是内心祈祷着孟奶奶可以继续顺利地治疗下去。 后来我不由地想,如果孟奶奶可以早点发现、早点治疗该多好,她是如此积极、乐观的一个人啊。其实大多数疾病在初期是有相对较好的手段来治疗的,但当疾病悄无声息地进展到一定阶段时,可能就会失去治疗机会,无论采用什么治疗手段,收效都会显得甚微。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疾病的一级预防——病因治疗,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也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每一个患者来说是多么重要。也许早一点点,结局会大有不同。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很庆幸的是,孟奶奶虽身患疾病,但仍能发现乐趣,积极生活。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我们对很多疾病还不够了解,我们能做 的还很有限。某些疾病,也许我们倾尽所有,也终究留不住患者的生命,这常常让我们医者感到彷徨、无奈、受挫。但是,在诊治患者时,那些被他们的豁达和笑容治愈的瞬间让我们坚持了下来,在敬畏自然与生命的同时,在行医的道路上、在临床和科研中更坚定地不断进步。为了延缓疾病的发展,也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和患者站在同一战线上对抗疾病。 多数人在惯性思维中认为医学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因而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不能药到病除,从而不愿意面对死亡。作为医生,我在工作中看到了失败、无奈、倦怠。当一些疾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人们往往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像孟奶奶这么通透的,是少有的。其实生命并不是只有生死,不是非黑即白的,像《人间世》提到的,医学可以呈现灰度,“我们认为生命的过程、治疗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我记得,《人间世》的制片人在说一些拍摄后的感想时提到,他拍摄了如此之多的故事,拍摄了很多逝去的生命,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仍然在努力活着、努力重新回到生活正轨上的人。我们面对生命的终点是豁达的,而顽强生存下去的意志终将不息。在生命黑白灰的底色上,永远会有一抹生机勃勃的绿色。我想,这也是生命最令人动容的一种力量,为了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生命,疾病,患者,病房,肿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