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来源不明的“药酒”,两男子进了ICU!龙岩二院医生提醒:警惕此类食物药物
“医生,医生,我们不知道怎么了,头很晕,眼睛也看不清楚……”10月30日晚上8时20分许,龙岩中心城区某工地的两位工友冲进了龙岩市第二医院急诊科。
两人表示晚饭时喝了泡制的药酒后,开始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头晕、乏力等症状。急诊科主治医师罗建嘉询问病情和查体后,初步考虑两人为泡酒中的某种生物碱引起的急性中毒。
当晚20:25,护士在给一个工友接心电监护时,发现患者突发口唇紫绀,极度烦躁不安,一直抓住自己的喉咙,于是立即报告医生。
罗建嘉主治医师发现病人呼吸困难越来越来严重,并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全身发绀、血氧饱和度逐步下降,当即考虑诊断:泡酒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导致急性喉头水肿。
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为病人紧急进行环甲膜穿刺,同时备气管切开包准备气管切开,为气管插管赢得时间。
但在喉头水肿急性发作期,气管插管已非常困难,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进一步地加重喉头水肿,并极易造成咽喉部的出血。
麻醉师用喉镜打开病人的口腔,惊讶地发现患者的声门几乎看不到!凭着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插管医生当机立断,选好位置,快准狠地为病人完成了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氧逐渐上升,呼吸逐渐平顺,抢救过程中,罗建嘉主治医师同时为病人进行了抗过敏、抗休克处理,防止喉头水肿进一步加重。
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护士为患者留置了胃管,进行床边洗胃。一场与死神抢人的战争终于赢得短暂的胜利。
正当大家松一口气时,另一位正在洗胃的工友突然出现一模一样的症状,急诊科医护人员再次绷紧神经,投入抢救……
在急诊科有条不紊的抢救下,两位患者终于暂时转危为安,病情稳定后转入ICU 进一步治疗,继续给予抗休克、抗过敏、补液、保胃、保肝等处理。
▲在ICU接受治疗的两位工友
在ICU 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两名工友恢复良好,已出院。
工人介绍,这一罐药酒,是他们搬进出租房时发现的,猜测应该是前面租客留下来不要的,他们觉得没问题,便喝了一些,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医生告诉记者,这款药酒应该是外用,工人却拿去内服。医生提醒,对来源不明的食物、药物,都应该有一份警惕心。
龙岩市第二医院ICU主管医生卢志萍说:
“每年都有病人因服用民间偏方或是自制泡酒中毒入院。有些病人就医不及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而这两位患者由于就医及时,治疗妥当,才能转危为安。在服用泡酒后如果发生不适,请勿当作是药酒的药效发挥作用,一定要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就医检查,争取最佳抢救时间。”
ICU邓兴主任医生提醒:
民间很多老百姓迷信药酒的保健功能,在家自制药酒的不在少数。然而,很多人对泡制药酒的药材性质不了解,选用不正确,导致药物泡制在酒精中发生变化,产生有毒物质。家庭个人制作泡酒应当在有资质的医生和机构指导下进行, 切勿盲目听信民间偏方 。
(游章友 黄榕芳)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