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被个体化对待”
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世界胰腺癌日。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不是胰腺癌科普,但故事却因胰腺癌而起,并且与胰腺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2年9月1日,唐雯洁护士长找到刘梦奇医生,转交给他一封患者精心准备的感谢信。这已经是近1月来刘医生收到的第四封感谢信,护士长忍不住夸赞:“这些病人的文采可真好!”
这位病人是一位31岁的年轻女性,正如患者在感谢信的开头所讲“青春向阳 奋进追梦”本身这个年龄该有的属性,但自从2021年11月份体检查出胰头占位后,她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尤其是四处求医后被告知有恶变可能,面临的可能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更是陷入了无法摆脱的焦虑和恐惧。
随访期间,这位患者觉得自己“正单向地游走在变坏的道路上无可逆转”,那种说不出的无助和绝望如丝般缠绕心头,直至在网上了解到徐晓武教授团队,她原本黑暗的生活才再次照进希望的光芒。
这位患者的“胰头占位”实际上是一种囊性肿瘤。胰腺囊性肿瘤是胰腺常见的一类肿瘤,可以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粘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等类型。这本身是一种良性的肿瘤,但是时间长了有一定恶变的风险。而胰腺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梦魇,所以大多数患者都会倾向于选择手术切除,以绝后患。
但是既往此类手术要做得很大,尤其是位于胰头部的肿瘤,要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创伤大,器官切除多,功能损失多,很多人因此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为随访可能发生的恶变风险而担心和焦虑;另一方面又害怕手术带来的创伤和胰腺功能损失。
在虞先濬教授指导下,徐晓武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微创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就是只把肿瘤剜除掉,最大程度保留周围其他组织和器官,正是很多患者慕名而来的原因,上述这个患者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当然并不是每一位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都需要手术,也不是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实施微创保留功能的手术。此外肿瘤剜除术带来功能保留的同时也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术后胰漏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的规则手术,但由于不存在胰肠吻合口,保持引流通畅,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只是术后带引流管时间较长,需要患者与主管医生的耐心紧密配合逐步拔除腹腔引流管。
总的来说,精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精心的术后管理对于胰腺肿瘤剜除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把每一台手术都做成一件艺术品,要为自己打的每一个结,缝合的每一针负责,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被个体化对待”,这是徐教授和团队成员交流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文稿:刘梦奇(胰腺外科)
编辑:王广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