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医院通过2021年度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关于2021年度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结果公示的通知》,公布了参加测评的16个区域和178家医院测评结果。
在本批次公示名单中,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启东市人民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山市人民医院、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获评“四级甲等”,枣庄市立医院、粤北第二人民医院获评“四级乙等”,标志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作为智慧医院整体架构的必要组成部分,互联互通已成为医院信息化的重要抓手和必要建设。在患者服务端,互联互通关乎互联网+医疗健康、医联体业务协同等便民、惠民举措的实践;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过程中,互联互通能够打破医院信息化过程中的“显性孤岛”和“隐性孤岛”,是最为重要的底层基础。
基于微信、支付宝、百度等平台,为医院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移动医疗服务:在医院端,将窗口服务线上化,打造院内和院外医疗服务场景一体化,帮助医院打破数据孤岛,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让医疗服务“便利、专业、温暖”;在患者端,解决患者就医的“三长一短”的问题,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就医服务,如在线问诊、预约挂号、智能预问诊、院内导航、就诊全流程可视化、医保支付、健康宣教、慢病管理、电子病历、药品邮寄、检查检验项目预约与报告查看等,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在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智慧服务已覆盖门诊、检验、取药、住院等全流程,智慧医院建设成果为群众带来可观可感的方便快捷。截至目前,医院小程序累计用户数超30万、平均日访问次数超1.2万、平均日交易笔数达上千次,智慧医疗服务惠及人次超百万。
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慢病管理平台整合住院管理、出院准备、双向转诊、院后随访以及远程健康管理,串接院前、院中、院后,建立一套科学化、流程化、信息化的完善慢病管理系统,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患者疾病花费,使患者得到无缝式的医疗和照护。数据显示,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平台服务了近8000名患者,医生团队累计处理患者在线沟通50000多条,记录患者健康行为80000多条,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延续性管理服务,提升慢病康复疗效。
未来,将继续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多业务多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创新打磨更多优质解决方案与产品,助力医院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大踏步迈进,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让医疗变得更温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