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开展2022年第十七期MDT病例讨论会
为进一步开拓不同学科临床医生综合诊疗思路,积累在解决复杂临床问题中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工作经验,由医务部主办,各临床科室承办的MDT病例讨论会成功举办。第十七期由儿科带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病例分享。
儿科郝长锁主治医师进行病例汇报
病例分享
病例1
患儿男,8岁6个月,主因“发热4天、皮疹1天”于2017年11月30日住院。入院查体:T:40℃ P:128次/分 R:32次/分 BP:90/60mmHg 精神反应可,躯干四肢红斑及丘疹,双侧颈部可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可闻及少许痰鸣,心律齐,心音有力,脐周轻压痛。入院后血常规WBC:24.22*109/L,N:90.7%, PCT:1.5ng/ml,CRP127mg/L,考虑:肺炎、脓毒症、颈淋巴结炎、皮疹原因待查,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入院后10小时,患儿出现呕吐,带血丝,伴血压下降(BP68-84/36-38mmHg),不除外急性消化道出血,复查血红蛋白108g/L,入院后15小时,足量扩容、止血、加强抗感染的情况下患儿血压持续不升,未再呕血,复查血色素较前无下降,遂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患儿血压逐渐上升,于入院后17小时血压升至90/60mmHg,不除外KDSS,后予丙球及阿司匹林治疗后好转。
病例2
患儿女,4岁11月,主因“发热2天”于2019年12月29日入院。入院前2年曾患“川崎病(KD)”。入院查体:T:38.5℃ P:136次/分 R:28次/分 BP100/60mmHg,神清反应可,双侧颈部可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WBC:21.54*109/L, N:85.6%,CRP:61mg/L。入院后予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相继出现口唇充血,草莓舌、结膜充血,手足硬肿,考虑川崎病复发。心脏彩超:二尖瓣、肺动脉瓣返流(轻度),心包积液(微量)。予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咳嗽、肺内啰音,腹胀腹痛、颜面、下肢非指凹性水肿,中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肝损害、心肌损害,精神差,复查BNP>32000ng/L,第7天出现血压下降,短阵室速,考虑毛细血管渗漏,KDSS,复查超声心动示全心扩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双侧冠状动脉主干扩张,予多巴胺、甲强龙(6mg/kg.d)卡托普利、阿司匹林、人血白蛋白、呋塞米及营养心肌等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
病例3
患儿女,7岁4月,主因“高热2天,发现皮疹、皮肤黄染半天”于2022年3月29日-2022年4月12日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7.7℃ P:132次/分 R:22次/分 BP:80-94/46-59mmHg,全身可见密集红色斑丘疹,全身皮肤黄染,颜面部为著,巩膜黄染,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轻压痛,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WBC:12.34*109/L,N:77.90%,CRP:147mg/l,PCT0.827ng/ml。肝功能:TBIL 207.2umol/L,IBIL 167.6umol/L。入院后不除外“脓毒性休克”,予美罗培南抗感染,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辅以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住院第3天,抗感染治疗无效,患儿出现频繁咳嗽,腹痛,呕吐咖啡色物质,血压偏低,考虑KDSS,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及甲强龙冲击(5.7mg/kg.d)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平稳,入院第13天复查超声心动提示右冠局部轻度扩张。
专家解读
与会专家就3例KDS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KDSS的疾病特点展开剖析,并进行充分讨论。
儿科马利锋副主任医师
KD是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冠脉),冠状动脉病变(CAL)可致心肌缺血,甚至死亡,已成为儿童继发性心脏疾病最主要的病因。KDSS是伴有循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或障碍的危重症KD。
儿科王雪艳主任医师
KDSS是2009年KANEGAYE等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疾病,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尤其是KDSS在疾病初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在KDSS的诊断方面存在很大困难,有可能延误治疗。3例病例的诊疗经过也是儿科临床医生对KDSS不断认识及掌握的过程。
重症医学科刘健主任医师
KDSS和脓毒性休克鉴别比较困难,脓毒性休克死亡率高,主要的病理生理为有效循环血流的降低。休克分型:低血容量性、心源性(KDSS?)、分布性(脓毒性)、梗阻性休克。分离性休克(CO中毒),混合性休克也很多见。脓毒症的指南不断更新,实用性也在不断提高。KDSS治疗中注意监测血压、乳酸的变化,治疗方面血管活性药有去甲肾上腺素(常用),多巴胺等。对于KDSS的鉴别还需要更有效的生物学指标。
消化内科闻淑军主任医师
血管炎所致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主要以原发病的治疗为主,需要根据疾病本身的特点调整治疗。对于转氨酶正常的黄疸,需要考虑合并肝胆系统酶的缺陷造成的先天性疾病,肝功能的恢复主要以凝血、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做为参考依据。
风湿免疫科王悦主任医师
川崎病的患者中会存在PCT和CRP的增高,但目前没有PCT的明确cut-off值。KDSS应注意随访过程中心脏彩超的监测。对于脓毒症休克的鉴别,病原学培养时间长,可以选择NGS来鉴别。PET-CT可以做为血管炎的诊断的辅助检查。对于血管炎性疾病的治疗成人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
心脏内科刘彤主任医师
成人动脉瘤的患者中可能存在既往川崎病的病史。心脏彩超对于动脉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KDSS可能存在心源性休克。NT-proBNP是BNP的前体,会比普通BNP偏高,主要用于对于心肌功能的评估,肌钙蛋白的升高需要注意血管炎性心肌炎的可能,同时指出日本川崎病诊疗指南中的更新内容。
儿科刘长山主任医师
KDSS做为一种医学界新认识的疾病,存在鉴别诊断困难的现状。KDSS可以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对儿童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早期要和脓毒症休克鉴别,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应该做到足量、及时。KDSS的主要发病机制与毛细血管渗漏及细胞因子风暴有关,同时存在心脏功能障碍是发生休克的病理学基础。PCT的升高和脓毒症、胃肠道症状可能有一定关系。对于这种疑难危重疾病,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医务部主任邹颖
虽然KDSS病情危重,治疗复杂,但一经确诊并给予及时干预,患儿大多预后良好。此次儿科团队分享的KDSS病例内容详实,为年轻医生提供了诊疗经验,希望年轻医生通过MDT病例讨论会,积累经验、指导工作。
主办科室 | 医务部
承办科室 | 儿科
编辑丨党委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