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将以此次MDT为契机,不断提高疑难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处理能力,为临床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及时、安全、有效性的技术支持,为患者和医生排忧解难。
随着我院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的不断提高,疑难血型和疑难配血病例在我院临床输血工作中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加。为提高我院输血专业相关人员对疑难血型和疑难配血病例的认识、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输血救治,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血安全,11月10日,输血科成功举办了“谁是真凶——一例疑难配血案例分析MDT线上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输血科主任王秋实教授及其团队、大连市血液中心输血科主任毕晓琳教授、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姜晓东教授、血液四科(红细胞及出凝血方向)主任慕俐君教授、检验学科主任高鹏研究员、ICU邢文林主治医师以及输血科工作人员参会。线上线下的各位专家根据医院输血科提供的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大家各抒己见,精准研判,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为提高处理疑难配血的技术能力、开拓输血不良反应诊治工作思路、提升临床治疗和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能力积累了新的经验。会议由输血科王忠利副主任主持。
会议伊始,输血科张洪娟主管技师对本次案例进行汇报,她结合患者的病史、既往输血史、实验室检测指标、用药情况等为大家介绍了围绕本案例我院输血科所做的各方面工作,并对于谁是导致疑难配血和输血反应的“真凶”这个问题征询与会专家意见。
重症医学科姜晓东副主任进一步补充了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在发现患者存在配血困难后,积极沟通相关学科,考虑可能是多次输血产生了红细胞抗体,同时完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实验检测,与输血科、血液中心一道共同分析病情查找原因。
血液四科慕俐君主任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了在做出输血决策前,应该更多注意各方之间有针对性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她提出,本例患者基础疾病多、自身状态差、重度感染等都可能是本例疑难配血的“元凶”,在有多种导致可遇见的风险情况下,是否考虑非完全相合情况下的非同型输血可能性值得探讨。
大连市血液中心输血科毕晓琳主任从实验室检测角度对该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该病例出现的输血无效原因可能是由于严重感染、药物性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实验室增加或改进部分检测内容的思路,建议做好患者体内抗体特异性鉴定,选择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红细胞进行配合性血液输注,同时提出了紧急情况下患者必须输血救治可采取的备选策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输血科王秋实主任及团队介绍了疑难配血的解决思路,围绕疑难配血的重点和难点,从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和导致配血不相合的“元凶”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例患者属于输血领域配血问题的难中之难,更倾向于存在自身抗体合并多种同种抗体情况,也提出了选择同种抗体对应抗原阴性血液进行少量输注的输血策略。我院输血科表示会继续关注随访该例患者,争取获得患者更多随访信息,结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本案通过更多实验室手段进一步“追凶”,希望能为解决类似问题积累更多经验和提供帮助。
检验学科主任高鹏研究员对本次MDT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对本例疑难配血病例提供的宝贵建议,真诚希望各位专家能为我院输血科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输血科将以此次MDT为契机,不断提高疑难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处理能力,为临床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及时、安全、有效性的技术支持,为患者和医生排忧解难,同时科室也将继续秉承 “走出去,参加MDT;请进来,发起MDT”的学科发展理念,通过多学科、多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我院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推动输血专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供稿:输血科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姜晨 审核: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郭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