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患者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意外脱出。
病人健康教育目前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 成部分纳入了护理规程。1992年吕探云对病人教育定义为:病人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 面。他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 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 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叫 我们根据住院病人住 院期间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总结出以下宣教方法,即健康宣教三步法。
1第一步——入院宣教
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护士在短短几分钟内赢 得患者的好感甚至信任。护患交流工作的成败,60% 可受初次面接的影响叫
1.1对于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予以热情接待。由 于刚入院,不适应医院环境,病人会产生陌生感、孤 独感、焦虑等心理问题闵。护士应首先做自我介绍, 带领病人熟悉环境,介绍有关规章制度。还应在最 短的时间内了解病人的主要病情,根据具体情况, 能够有预见性地知晓病人的问题。对刚入院病人护 士可以先简单介绍所患疾病的知识,本科对治疗这 种疾病的经验,以及经治医生的情况,提高病人治疗的信心,并可使病人和护士之间建立信任感。
1.2入院宣教的内容应遵循少、短、具体的原则。少,主要因为病人刚入院,需了解的内容很多,应尽 量减少病人的记忆负担;短,主要为了病人在有效 的时间内,尽可能了解多一点信息;具体,主要为了 加强记忆,具体到某些点上,以突出宣教的主次之 分。例如对一位前列腺增生的新病人,应用少而短 的语言告之病人: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 前列腺充血加重尿潴留。
1.3入院宣教时护士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使病人 容易接受,从而增进护患间交流的效果。
2第二步——反馈式宣教
病人住院期间的宣教更显得重要。在此期间可 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反馈式宣教。即通过问答的 方式,反馈性获取病人对已经宣教过的内容所掌握 的程度及具体执行的情况,从而再针对性地对薄弱 环节加强宣教。形成“宣教一一反馈——再宣 教——再反馈”的循环工作流程。
2.1住院初期的反馈式宣教:此期间重点获取反馈 的内容为入院宣教的内容。因此,选择适当的时间 进行反馈式宣教在这个阶段至关重要。辛少芳等调 査结果表明: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最适当的时间为病 人入院2~3天后叫 因为这段时间,病人对环境和为 自己治疗的医护人员都已经有所熟悉。因此,我们可选择平时治疗的时间或护理的时间,也可选择病 人在进行与宣教内容相关行为的时间。如一位前列 腺增生的病人在进食时,我们进行相关饮食宣教, 从而加深病人的记忆。
2.2住院中期的反馈式宣教:此期间重点获取反馈 的内容为住院初期加强宣教的效果,是整个住院期 间的重点时期。通过有目的地交流,既可以获取住 院初期的宣教效果,又可以掌握平日里病人的一些 不利于疾病的生活习惯,从而能更有深度及有特异 性地对病人进行宣教。如对一位长期有应酬且饮酒 的前列腺增生的病人,可通过具体分析讲解,说明 病因、病理、以及疾病诱因等方面进行宣教,从而引 导病人逐渐形成健康饮食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 性,提高宣教的实效性。但是,每次讲解的内容不宜 过多,实践证明,成年人一次可记住5~7条内容叫 因此,为保证宣教的效果,最大程度发挥病人的记 忆能力,每次只讲3-4条。
2.3住院后期的反馈式宣教:此期间为康复阶段的 宣教,重点反馈的是整个住院期间的宣教效果,也可理解为评估阶段,同时又能起到巩固加强的作 用。在这个时期,同样要求护士和病人间有频繁的 接触和有效地交流,以便及时发现并适时地肯定病 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以及逐渐形成的有利于健康 的意识,实践证明,刺激与反应的联想增强和“奖 励”有关回。“奖励”作为一种强化因素可增强病人的 记忆力,从而改变或是保持原有的健康行为。
3第三步——书面宣教(出院指导)
疾病转归之后的重点还是在于病人疾病防治 意识的增强及形成有利于疾病转归的健康行为方 式的培养。因此,病人出院时,我们的护理宣教工作仍需继续。
3.1给每一位病人一份各有侧重点的“出院指导”。如给一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应告之半年内应保持 大便通畅,以免腹压增高引发前列腺窝出血;而对 于一保守治疗病人则应告之避免过度劳累及忌食 烟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前列腺充血。
3.2书面宣教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具体。全面到 影响疾病的各个方面,如饮食、休息、情绪、行为、态 度等;具体到每个方面所应注意的细节。以帮助病 人尽可能避免导致疾病复发的各种因素。并可留下 咨询电话,以便病人随时寻求帮助。
3.3出院指导的人文意义:使病人出院后身体舒适 之余,更能够感觉到一种被关爱,被尊重的温暖。这 亦是减少疾病发生诱因的重要措施。
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对临床各种诊疗有增效作用,而且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何。护理工作者们更要理论联系实 践,让健康教育真正地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腹腔引流管的健康宣教:
腹腔引流管
腹腔引流管是外科术后常见引流管,引流管可将人体积血、积气、脓血等引流出体外,对引流液性质、量、颜色的观察,可判定术后有无大出血、感染和患者的恢复情况。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了解外科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
一、腹腔引流管放置的目的
1. 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内或手术视野内集聚,避免组织损伤、预防感染等。
2. 排除术后腹腔渗出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3. 促使手术创腔或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
二、什么时候要留置这些引流管呢?
1. 腹部手术止血后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
2. 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管,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3. 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
4. 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和积聚。
5. 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三、腹腔引流管的分类
1、创腔引流管:胃底、肝下、膈下、腹腔、盆腔、髂窝等(根据术中创腔的位置所放置)。
2、皮下引流管:腹部少见,多见于甲状腺、乳腺、肛周等术后。
3、“T”管。
四、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患者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意外脱出。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引起的疼痛。患者平躺时固定高度不超过腋中线;离床活动时,固定于衣服下角,不超过引流口处;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家属24h陪护,护理查房和护理巡视密切观察引流管的位置,防止患者因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或睡梦中将引流管当异物无意识的拔出体外,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发现引流液量突然减少,患者感到腹胀或发热,应立即检查引流管腔是否堵塞、引流管是否脱落。护理交接班和护理巡视中,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反折、定时挤压引流管前端,保持管通畅。若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或患者出现发热、腹胀,立即告知医生,协助医生对症处理。若引流管腔堵塞,遵医嘱根据患者管道种类和病情给予冲洗,若管道滑脱,立即启动非计划性管道滑脱应急预案,按照处理流程做出正确处理。
3、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气味、有无残渣。准确记录24h引流液量,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根据引流管在腹腔的位置或作用不同,在引流管上做清楚标识,以便清晰了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关系。如:腹腔引流液出现金黄色或墨绿色提示胆漏;腹腔引流液出现稀薄的肠内容物或粪便类的臭味或渗出物提示肠漏;放置胰周的引流管出现透明、清凉或大米汤样液体提示胰漏;术后48h内观察出血情况,出血的标准是:出血>300ml/h或12h出血量>3000ml,如无引流物引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速度快或多,并观察脉搏细速提示有出血现象。观察出现以上现象均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必要时做好二次手术准备。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
5、疼痛观察:引起患者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者是因为引流管过紧的压迫局部组织引起激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要密切观察患者疼痛部位。局部固定点的疼痛一般是病变所在。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高度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时跟医生沟通患者病情病情,疼痛程度和部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疼类药物应用,增加患者舒适感,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因不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评估患者管道疼痛,患者更换引流管或患者活动时,小幅度活动,以避免引流管左右晃动带来的疼痛)
6、按要求更换引流袋,普通引流袋每天更换,更换时应注意无菌原则,做到先消毒引流管口再连接引流袋,防止逆行感染。普通一次性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每天更换,抗返流引流袋,每周更换。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引流袋更换原则;检查引流袋有效期、有无漏气,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更换完毕再次挤捏引流管,使引流液能够顺利通过接头处流入引流袋标示引流管有效。
7.拔管护理:一般情况在引流液停止24小时后拔除,通常术后2-3天。若用于脓肿引流,时间视情况而定,待脓肿闭合后拔除。若为预防性引流,如预防消化道瘘,则术后需要观察7-14天后才能拔除。(绝大部分瘘在7-14天发生)拔管后护理 :拔管24h内应指导患者健侧卧位,注意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出血、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置。
参考文献
1 张钥,高德彩,吴光煜,孙月刚.病人教育的起源、 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10,35(6):366
2 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科学技术丈献出 版社.2011,127
3 徐光兴.临床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160
4 辛少芳,李顺燕,黄爱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 析.中华护理杂志,2010,35(6):376
5 刘化侠,李蓉琼.提供有效的病人教育[J].国外医 学护理学分册,2008,17(3):129
6 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 护理杂志,2010,35(6):364
来源:百度文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