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布洛芬栓不是物理降温,它和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同属退烧药,无需叠加使用,避免重复用药。
家中“小主”发热,“娘娘”最为闹心。
遇到喂不进药、退热药一吃就吐的“小主”,更是内心焦急却又无力…怎么办?
浙大儿院药剂科副主任缪静主任药师带来实用妙招:对于无法吞服或喂不进药的发热患儿,使用小儿布洛芬栓,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缪静,主任药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项,主参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项。已发表30余篇SCI收录论文(其中一作或通讯发表15篇)。作为主要成员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1项。
也就是说,喂不进去,可以改用栓剂,从下面塞。
从未用过栓剂的“娘娘”,也许对栓剂还缺乏概念,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学习栓剂的相关小知识吧。
什么是栓剂?有哪几种?优点是什么?
一一解答!
栓剂的概念
栓剂是指主药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外用制剂。
其熔点接近体温,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栓剂的分类
按施用腔道不同,可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鼻用栓、耳用栓,其中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最为常用;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普通栓和持续释药的缓释栓。
栓剂的优点
避免在胃肠道中被破坏,且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
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可减少药物在肝脏的分解;
药物作用时间一般比口服单剂量要长;
适用于不能吞服的患者,特别是小儿及不愿口服的病人。
发烧常用栓剂:
小儿布洛芬栓剂如何使用?
小儿布洛芬栓是一种经肛门给药,起全身作用的直肠栓,主要用于解热镇痛。
1-3岁儿童,一次1粒(50mg)(塞肛门内)。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使用方法
1、患儿用药前排空大小便,清洁肛门;对于无法掌握排便情况的较小年龄患儿,可先清洗肛门;
2、使用之前仔细检查药品,查看性状、有效期、用法用量。如果栓剂是软的,可以先将它放在冰箱里10-20分钟,使其稍变硬;
3、药盒配有指套,将指套套在手指上,将栓剂从包装壳开口处取出;如果患儿单次使用剂量为半粒,可以用干净的刀片切割;
4、让宝宝侧卧,小腿伸直,大腿向前曲屈贴着腹部;较小的患儿,还可以趴在大人腿上;
5、把栓剂的鱼雷尖端向肛门插入,并用手指缓缓推进。推进深度距肛门大约2厘米;
6、合拢双腿并保持侧卧姿势15分钟,以防栓剂被弹出。
小儿布洛芬栓的使用方法
划重点!使用小儿布洛芬栓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用药前先排一次大便,以免放入栓剂后引起排便,将未溶或已溶未吸收的药物过早排出肛门,影响治疗效果。用药后1-2小时内尽量不解大便,一般保留时间愈长愈好,有利于肠粘膜对药物的充分吸收。
2、栓剂塞进肛门的深度不可过深或过浅,塞进肛门2厘米效果最好。
3、炎热天气,可将栓剂储存在冰箱里冷藏保存,以防变形不易使用,但是不可冷冻。
4、小儿布洛芬栓不是物理降温,它和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同属退烧药,无需叠加使用,避免重复用药。
5、小儿布洛芬栓存在用量不易调整、塞入肛门时会给孩子增加不适感等缺点,所以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途径。如果孩子没有呕吐症状,愿意口服的,优先选择口服退烧药。
作者:苏青华、高鹏
编辑:木玉、叶子
资料提供:药剂科
审核:缪静主任医师
来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权威科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