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疾病,患者没必要过分自责。
今年30岁的秀绢(化名)于2013年生完孩子后,家人明显感觉到她的心境和性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起初,秀绢总是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反应也变得迟钝,带孩子、做家务力不从心。她好像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整天呆在家里,也不愿意外出、与人交流,且变得敏感多疑,还总觉得自己的亲弟弟会害她,晚上连觉都睡不好。家人曾陪同秀绢到当地医院就诊。以“抑郁症”住院治疗后,秀绢情况有所好转便出院了。
出院后,秀绢在坚持服药的4个月里,情绪逐渐疏解了,有时甚至表现出异常愉悦、兴奋的状态。她经常滔滔不绝地讲述陈年旧事,自觉很有能力、思维非常敏捷,甚至不需要怎样休息,也能保持精力旺盛。她还一改之前不愿交流的状态,活动明显增多,频繁找人聊天,整天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与此同时,家人发现秀绢的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激惹,经常怀疑家人有意作对,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打骂家人。
我院心理行为医学科主任助理温友禄接诊了患者。在交谈时,温友禄发现患者的情绪高涨、易激惹,还反复抱怨家人将其带到医院。结合查体,可见患者的病理性意志活动增强,自知力缺乏。温友禄分析,患者首次发病症状以抑郁症状为主,一次抑郁发作后合并出现躁狂发作、精力充沛、兴致高昂、睡眠需求少等,是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最终,患者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经6次无抽搐电休克、药物、中医及心理的联合治疗,患者恢复良好。3个月后,患者回院复查时,主动告诉温友禄,“出院后,我再也没有乱发脾气,也不疑心家人了,已经能正常去上班了。”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躁狂与抑郁的交替或混合发作,容易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容易被认为是脾气、性格问题;而如果病情很重,则又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且多数患者首次发病时表现为抑郁情绪,往往被误诊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一旦误诊会导致病情长期不能缓解甚至恶化。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病程长,许多患者在其一生中会不断经历复发。因此,温友禄提醒,及早就医,并坚持长期治疗和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同时,患者本人要认识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疾病,没必要过分自责,治疗期间要注意平衡生活、避免承受过大的压力、规律锻炼、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学会倾诉和寻找支持,这些都有助于康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