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放要做哪些准备?
导 语
离全面放开还有多远?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官方最新解读来了!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到,二十条措施当中,包括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相关药物和医疗设备储备等。 这些措施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全面放开?要全面放开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作出回应。
No.1
全面开放要做哪些准备?
官方表态:关键在于加强能力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并且老龄人口众多,需要关心关爱的脆弱人群的基数也比较大。
国家又面临着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均衡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比较大,就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来看,总量相对不足,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床位经过这些年的有序发展,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这些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这就是我们的国情,也是卫生方面的实际情况。
雷海潮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一直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设置要求。比如说,今年6月份专门提出了应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疫情的若干措施。二十条防控措施、今年6月28号印发的第九版防控方案,就是基于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防控实践的新认识。
雷海潮表示,加强能力建设,既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医疗救治的需要。把疫情防控中预防感染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是由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所决定的,“预防为主”是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方针中的一句要求。
所以,我们才能够赢得尽可能少的人感染、尽可能少的人发展成重症、危重症,更少的人在偶然的合并基础疾病且在高龄情况下出现死亡的极端情况。
No.2
坚持“小步走,不停步”
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
雷海潮提到,自己在参与各地疫情处置的过程当中深切体会到,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发挥了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雷海潮强调,大家也不要认为现在奥密克戎疫情很轻微,实际上背后是各级防控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守在了预防的前线,对于后端的诊疗才能够减少相应的压力。”
雷海潮说,一旦一个县、一个区发生疫情,我们往往是以一个地市级城市作为基本应对单元,甚至在有些地方是动用全省的力量,大家相互支援、相互支持,有的时候国家还要派出工作组和重症专业的专家,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帮助受疫情侵袭的地区应对诊疗方面的挑战和重症患者救治的难关。
雷海潮表示,无论是应对传染病还是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次生健康问题,也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做好医疗资源应对方面的能力储备。
所以现在提高重症资源、医疗床位的配置,不仅仅是服务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过程当中。
要进一步提升在重大疫情方面的早期预警能力、风险研判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当然也有很重要临床医疗救治,尤其是重症救治的能力。
除了九版防控方案以外,国家又发布了九版诊疗方案,主要是在临床方面,我们也发挥自己的优势,中西医并重,来应对好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挑战。
雷海潮强调,我们要建设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并且能够适应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今后还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按照“走小步、不停步”,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以及我们国家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No.3
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
国家疾控局最新解读
关于《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作出的一系列调整,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No.4
各地已成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
据发布会消息,国家卫健委将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国家卫健委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予以推动解决。
对于在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对于一些典型事件要进行曝光。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20条优化措施进一步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两者要求一致,它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进一步重申与强调,以纠正部分地区“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的不科学做法。
针对“未来是否会取消集中隔离?”这一问题,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王丽萍作出回应。
她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仍然还没有终止。
从其危害角度,对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由之前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这是基于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
未来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将对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
No.5
防疫新二十条,极简版重点来了!
时间:11月11日
事件:《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发布
部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摘要-
疫情态势
当前,
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
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
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
中国国情
我国是人口大国,
脆弱人群数量多,
地区发展不平衡,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
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
战略定力
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
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必须保持战略定力,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要求
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
以快制快,
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
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
更不是放开、“躺平”,
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
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
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内容-
5个“调整”
密切接触者
“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入境人员
“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注:以上人员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风险区
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
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1个“不再”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1个“取消”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7个“不得”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
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8个“加强”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
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
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
1个“严禁”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此外,《通知》提出,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