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引进首台“步行机器人”,瘫痪病人“走”起来了
2022-11-14 17:07
泸州市人民医院
“我一点都不累,还想再多走一会儿。”
11月8日下午3时,泸州市人民医院沙茜院区,身体左侧偏瘫的田大爷在“机器人”的协助下,兴致勃勃地行走锻炼了20多分钟。
在机器人的协助下,75岁的偏瘫老人再次下地行走。
今年10月,75岁的田大爷突发脑梗落下了偏瘫的毛病,身体左侧完全无法动弹,此后一直不能下地。一想到余生可能都要在床上度过,田大爷心里十分难受。
上周,田大爷来到泸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建议下,接受了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训练。田大爷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又能重新行走了,对这台神奇的机器人赞不绝口。
据泸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杨鹏介绍,这是泸州市引进的首台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是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人工智能医疗尖端产品。这台“机器人”能够感知、辨别患者的细微动作,根据患者的主观意图,通过“支持”“带动”作用,帮助患者进行符合人体正常生物力学上的起立、坐下、行走等动作,促进骨骼、血液循环、神经、泌尿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生理机能。
据了解,自11月初投入使用以来,泸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已有10余位偏瘫、截瘫患者在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实现了站立和行走。
“长期卧床的瘫痪病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心肺功能变差等状况。如今有了这台机器人,就能够帮助他们进行起立、坐下、行走等康复训练,激励患者主动运动的意识,大幅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信心。”杨鹏说。
-END-
来源丨川江都市报 编辑丨刘颖灵 责编丨梁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工智能,机器人,泸州,病人,步行,引进,瘫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