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芳华 踔厉奋发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建院75周年大会暨首届一妇婴国际学术论坛主论坛圆满举行
初心不改源长乐七十五载绽芳华
今年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建院75周年。回望75年悠长岁月,一代代一妇婴人凝心聚力、薪火相传,秉承“严谨、踏实、开拓、进取”的院训,坚守“为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妇产科领域一个又一个“第一”,用仁心、仁术全力保障母婴健康,为广大妇女带来福音,也为众多家庭带来幸福和快乐。七十五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七十五载励精图治硕果累累七十五年的岁月洗礼让一妇婴茁壮成长,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百姓认同的妇产科专科医院;七十五年的深厚积淀让一妇婴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
11月12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建院75周年大会暨首届一妇婴国际学术论坛拉开帷幕。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党委书记杨新潮主持,各相关市委办局领导,同济大学有关领导,浦东新区、静安区相关领导,各兄弟医院及医联体代表,各大媒体领导,各社会团体组织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以及我院的老专家、老领导和职工们线上线下共同参加了本次大会。 群贤毕至、齐聚同一时空,共同纪念和庆祝一妇婴建院75周年,共同见证一妇婴七十五年的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共同展望医院下一个五年、十年的壮阔未来。
院党委书记杨新潮主持大会
一 回望七十五载奋斗史努力当下,希冀未来
1王育院长介绍医院75年发展历程
七十五个春去秋来,七十五载沧桑巨变。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育教授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医院从创建到发展的峥嵘岁月。75年的磨砺和坚守、梦想与成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未来,全体一妇婴人将满怀信心,全面开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书写新篇章,开创新局面。
院长王育介绍医院75年发展历程
2员工代表讲述他们和一妇婴的故事
医院大产科副主任刘小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毛志勇、“90后”专培医师仝欢分别从各自角度出发,讲述了和一妇婴的缘分故事。他们抒发了自己对医院、对事业的热爱。于平凡中见伟大,每一代一妇婴人会传承好前辈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团结奋进、敢为人先,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刘小华教授发言
毛志勇教授发言
仝欢医生发言
3共谋发展医企协同创新战略合作签约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将搭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妇婴携手从事创新和高品质药品研制及推广的民族制药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国产内窥镜的“领头羊”——新光维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重要战略合作协议,分别就妇产科疾病的新药临床研究及妇科内镜诊疗器械研发方向,开展“医产学研”全方位战略合作。
院长、党委副书记王育,恒瑞集团董事、总经理戴洪斌,新光维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陈东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
4影像、微创两大妇产科研究中心揭牌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携手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成立“妇产科影像学前沿研究中心”和“妇产科微创手术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妇产科与影像学及工程学的前沿学科交叉研究。 王育院长、杨新潮书记,联影医疗张强董事长、微创机器人集团何超总裁,共同为上述研究中心揭牌。
5加速转化“示范性研究型病房”项目启动
作为上海市第一批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项目的依托单位,一妇婴人倍感荣幸和自豪。即将启动建设的“示范性研究型病房”项目,旨在瞄准全球医学发展前沿、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需求、落实国家和本市相关战略规划,建立规范化、创新型、智慧化的临床研究基地及其支撑保障体系。围绕生殖系统肿瘤、出生缺陷、生育力障碍和重大围产疾病四个妇产科重大研究问题,不断拓展研究的内涵,从标准、内容、机制、平台四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妇产科专科医院研究型病房的示范高地。
6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嘉宾致贺寄厚望
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在发言中表示,上海正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是上海着力布局推进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支柱产业。高水平医院贯穿于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应用的各环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希望一妇婴紧紧抓住研究型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机遇期,聚焦产医融合、医工结合,将研究型医院的临床优势,转化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优势。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对一妇婴主动适应深化医改和改善服务的要求,为保障母婴安全、提升上海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突出贡献表示充分肯定。在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一妇婴更是充分展现了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未来,她希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发展机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切实担负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光荣使命,为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向一妇婴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祝愿,他表示,医院守初心、担使命,抓住历史机遇,成绩有目共睹:年分娩量连续8年位居上海第一;重度子痫前期收治量占上海市级医院1/3;分娩镇痛率达93%,位居全国第一;早产儿救治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六年领先全国妇产科学科。希望一妇婴立足新起点,努力打造“高质量、创新型、智慧化”的现代化研究型妇产科专科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向一妇婴建院75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75年来一妇婴一直守护着黄浦江畔的妇女儿童健康,有着“上海大摇篮”的美誉。未来,希望医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力争取得更多、更有分量的成果,以高质量科技成果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 风云际会、擘画未来首届一妇婴国际学术论坛举行
范先群院士:一流大学附属医院 建设的发展思考
范先群院士指出一流大学附属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高质量医学创新中做主体、起主导、当主帅:提升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院之间的学科合作,集聚学科资源优势,提升专病诊治能力;推动科研创新,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成果转化;加强教学能力,夯实人才多级分类培育体系,创新人才培育举措,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打造文化品牌,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提供有关怀的医疗,培养有文化的医生,以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健康文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根本要求,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黄荷凤院士:生命早期健康和成人慢病消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教授在大会主论坛发表了“生命早期健康和成人慢病消减”的演讲。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巨大变化,成人慢病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发育源性疾病理论提示成人慢病有着配子和胚胎起源,其中代谢性疾病需要全生命周期式的管理,妇产科医师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黄院士2022年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示,女性孕前糖尿病可以通过tet3的传递,显著增加子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生命早期健康管理是未来研究及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源头控制成人慢病已初见成效,个性化精准医学将对人类健康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马丁院士: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对学科建设的考量
马丁院士围绕学科建设这一核心点,阐述了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对学科建设的四个考量: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建立强大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和核心基地(平台);建立良好医学科技生态,强有力的专科医学科研基金支撑;围绕“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攻坚克难。根据不同的需求,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加大核心基地的建立,提供各类专项基金,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培养出一批能揭榜挂帅的医学科技人才。以人才带动学科间的发展和合作,不断提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与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陈凯先院士: 中医药创新之路
陈凯先院士主要分享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药物设计,以及我国生物医药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药物设计,是创新药物研发和精准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和特色,紧紧抓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建立中西医结合多层次、网络化、全时空的健康服务、健康管理网络。当前,我国药物研究和产业发展正进入创新跨越新阶段,但创新药物研发还存在诸多瓶颈和短板,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一步完善我国药物创新体系的定位和布局;加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物研发攻关,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新跨越。
陈子江院士:基于临床问题和需求的科学研究
陈子江院士围绕临床与科研,就生殖健康重大需求有关的科学研究展开讲述,她表示,目前生殖健康形势严峻,生殖医学的重点任务是解决生殖障碍、防治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陈院士介绍了目前生殖医学临床现状并分享了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方面的见解与经验,包括团队的高质量RCT临床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针对生殖重大疾病发表机制与人类胚胎发育障碍的基础研究研究思路及结果。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将基础研究向临床实践转化的主要途径,临床研究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解决患者的困惑及难题,立足临床,从临床出发再回到临床的真正应用才是临床研究的本质。
Prof. Ben W. Mol: How to DoClinical Research
Ben Willem Mol教授从“为什么要开展临床研究”、“如何开展临床研究”、“如何撰写论文”几方面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开展临床研究的源动力在于我们大脑对周围复杂世界的理解能力有限。强调,对于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发表文章,而是选择你渴望知道答案的临床问题,并通过研究解决。对于如何开展临床研究,Ben Willem Mol教授肯定了RCT研究的科学性,但同样鼓励其他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研究类型,如高质量队列研究。接下来,Ben Willem Mol教授结合团队研究实例,就开展临床研究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Ben Willem Mol教授针对“如何撰写论文”这个主题,分享了《人类生殖》前编辑Hans Evers总结的临床研究报告的18个要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光荣、善良的一妇婴人,我们要以母婴安全和健康为己任,牢牢把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管理三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以优质医疗服务响应国家号召、回应人民群众需求,走出一条母婴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创新之路。
站在75周年的新起点,我们向医院的前辈专家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要继承他们关爱母婴、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决心、更务实的行动与举措,按照健康中国战略的宏伟蓝图砥砺前行,始志不渝地为发展与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幼保健事业而奋斗。
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标国际顶级医院,努力推进“高质量、创新型、智慧化”的现代化研究型妇产科专科医院建设,打造亚洲一流的妇产科医学中心和医企融合科技创新策源地,担当使命责任,续写时代荣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