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过早注射造影剂,则造影气泡又可能在Valsalva动作第1期和第2期过程中消散,当呼气瞬间同样没有足够的造影气泡充盈右心房。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日益受到重视,右心声学造影也跟着火了。今天,燕子医生跟大家聊聊右心声学造影中超级重要的激发动作。个人经验,不妥之处,欢迎拍砖。
对于右心声学造影而言,完美的激发是成功的一半。
这是一例没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却发生脑梗的年轻男性,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没有看到房水平分流。
经食道右心造影同样没有看到房水平分流。
配合一个Valsalva动作试试看,惊不惊喜,明不明显?
所以,你们看,激发动作重不重要?
卵圆孔左房出口显著造影气泡喷出
Valsalva动作究竟是啥动作
Valsalva动作,也叫瓦氏动作,是最为常用的激发动作。它究竟是个啥动作?是吸气、屏气还是呼气?市面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Valsalva最早于1704年由瓦老先生发表,因而得名。几百年来,Valsalva动作一直活跃于医疗圈,在心血管领域,则被广泛用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心舒张功能、卵圆孔未闭等多种疾病的诊断。
但最初,Valsalva动作是用于促进中耳脓液排出的辅助手段。
1955年,《新英格兰杂志》也提到了Valsalva动作的要领是捏鼻/缩唇+呼气 。
Derbes VJ, Kerr AJ. Valsalva’s maneuver andWeber’s experiment.N Engl J Med 1955;253:822-3.
Valsalva1期、2期胸腔压力升高,呼气最有助于胸腔压力升高,而吸气则会伴随胸腔压力下降。
但右心造影时,吸气也会看到右向左分流。这是因为浅浅的吸气会导致一个浅浅的胸腔负压增加,从而促进一个浅浅的静脉回流增加、浅浅的容量负荷增加,使右心房压力较左心房压力短暂占据上风,在透声条件完美的患者中就可以观察到一个浅浅的右向左分流。
那就来个深深的吸气?做心超的小伙伴应该深有感触,在大多数患者中,一个深深的吸气会使肺叶干扰心脏的声窗,影响左房室的观察。因此,燕子医生每次都会特地与患者沟通,尽量避免在Valsalva呼气前刻意的“助跑式”吸气。
吸气后,受气体干扰影响,左房室显示欠佳
Valsalva动作怎样才算达标
目前的主流观点推荐用力呼气至40mmHg、10秒作为优质Valsalva的通用标准。为了便于计时,燕子医生通常将时长更改为10个心动周期,在心跳很慢或很快的患者则酌情加减。除此之外,对于这个主流标准,燕子医生一直深以为然~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
▶患者,女性,35岁
▶因“眩晕伴下肢无力”就诊
▶否认三高、吸烟、喝酒
▶头颅MRI提示:小脑梗死
经胸右心造影时,患者把压力表吹到了100mmHg,跟玩儿似的,完全没有呼气终止瞬间压力突然释放的Valsalva第3期的效果。
看到她终止吹气时候意犹未尽的表情,我决定再送她一个腹部加压,让呼气更猛烈一点。赠送腹部加压的时候,我领教了姑娘的八块腹肌。原来,这姑娘常年撸铁,肺活量杠杠滴。
于是,我让姑娘将呼气延长至20个心动周期。终于,在20个心动周期100mmHg的尽力呼气终止瞬间,看到了满意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总结了我自己对用力呼气的标准:尽力呼气至心腔肉眼可见的缩小。
用力呼气20个心动周期后,这个肺活量惊人的姑娘出现了右向左分流
让我们一起来对照Valsalva的4期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看看对应的超声特征吧。
0期:正常静息状态
左房压略高于右房压,房间隔略突向右房侧。
1期、2期:胸腔压力↑:
1)血液从左房排出↑,左房压↓
2)静脉回流↓,右房室心腔容积及压力↓,
3期:终止呼气动作
胸内压和左房压↓,静脉回流↑↑,右房压↑
4期:逐渐回复至静息状态
连贯地看着超声回顾一下Valsalva时4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燕子医生认为以超声见到心腔容积显著减小作为优质Valsalva标准更好用。
这样一来,我们在超声屏幕上就可以监测Valsalva动作的时长、力度等各项标准:心电图掌控呼气时长、通过图像判断呼气力度是否达到效果、观察是否存在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是非常方便可行的操作方式。
食道超声行右心造影时,同样有特征性的心腔大小变化与房间隔偏膨方向,可借以评估激发动作是否达标。
Valsalva时是否摒弃压力表
研究表明,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采用Valsalva激发和运动负荷诱发梗阻时,压力表有助于为患者设定可视化目标,提高Valsalva激发检出隐匿性梗阻的成功率。因此,超声医生可以不看压力表,但患者需要压力表的鼓励。
食道超声右心造影如何做激发
食道超声时,患者难以执行呼气动作。此时,可由医务人员在患者腹部给予压力,并嘱患者用力做腹肌对抗,促使患者腹肌、胸肌乃至直肠括约肌发力,增加腹腔压力推动膈肌,从而提高胸腔压力。注意,与经胸超声时行Valsalva动作一样,需要事先与患者尝试练习配合,提高动作成功率。
CDFI明确分流的PFO做不做激发/右心造影
PFO可导致偏头痛、脑缺血、脑卒中。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PFO致病的机制为充当了矛盾性栓塞的通道,也有报道提出卵圆孔的缝隙中可有原位血栓形成。 可见,PFO必须存在右向左分流,栓子方有机会进入脑血管产生相应症状。
因此,当我们看到下图这样左向右分流的PFO时,激发是必须的,右心造影则仅是可选项。
如果激发动作后,彩色多普勒即可观察到右向左分流,那么可以不再进一步右心造影检查。
箭头所示为右向左分流
如果激发动作后,彩色多普勒没有观察到右向左分流,则需进一步在激发动作基础上联合右心声学造影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当左房压显著高于右房压时,PFO可始终不发生右向左分流,这样的卵圆孔不具备促成矛盾栓塞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静息状态下彩色多普勒示PFO处左向右分流
激发后彩色多普勒示PFO处左向右分流减少,但未出现右向左分流
右心造影示激发后PFO缝隙变小
何时启动激发动作
仔细回顾一下Valsalva的4期过程,理想情况下,在第3期呼气终止瞬间,胸腔压力骤减的同时,造影剂恰能涌入右心房,将获得最好检查的效果。有些中心在Valsalva开始呼气同时,开始注射造影剂,在部分患者,呼气终止瞬间,造影剂尚未抵达右心房,则可错失良机;但如果过早注射造影剂,则造影气泡又可能在Valsalva动作第1期和第2期过程中消散,当呼气瞬间同样没有足够的造影气泡充盈右心房。
静息状态:臂-心时间1
激发状态:臂-心时间2
在此燕子医生提供两种建议方案:
方案1:在静息状态下半量注射造影剂,计数从注射造影剂至右房显影的心动周期数(即臂-心时间1)。由于Valsalva激发会增加胸腔压力,导致静脉回流减慢,因此可在臂心时间基础上增加1-2个心动周期,作为激发时的臂-心时间2。以呼气10个心动周期为例,如静息状态臂-心时间1为3个心动周期,则激发时的臂-心时间2为4-5个心动周期,由此计算可得注射造影剂的时机为(10-臂-心时间2 =5或6),即在valsalva激发启动呼气的第5或第6个心动周期开始注射造影剂。
方案2:在静息状态下注射造影剂,右心房出现造影剂即刻启动Valsalva激发。
以上方案均并非十全十美,这也正是右心造影吸引我的地方: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疑问有待解答与完善,仅以此文抛砖引玉,欢迎更多的同道各抒己见、分享经验。
本期作者:陈海燕
编 辑:陈海燕
审 校:舒先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